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的啄癖行为及其预防



8.饲养方式:与散养鸡群相比,舍饲或笼养的鸡群,每天供料时间短而集中,使大部分时间处于休闲状态,促进啄癖行为的发生。网上平养母鸡拥挤时,因运动减少,阻碍了群体序列的形成,在这种环境里,常发生啄癖。
9.疾病因素:鸡群患球虫病、白痢、体有寄生虫、外伤、病原性或生理性脱肛,均易引起啄癖。
当泄殖腔发生炎症或下痢时,因炎症或污物的刺激,鸡常感不适而自啄,别的鸡也争着参与,起初被啄时站立不动,一旦啄伤出血,有痛感奔走时,已成众矢之的就无法逃避了。有外寄生虫病时,因寄生虫刺激使皮肤发痒,鸡自啄,有时造成外伤出血,引进其它鸡追逐啄食。产蛋期因难产过分努责,导致泄殖腔外翻、肛裂之鸡,最易受啄斗之害,产蛋箱少,产蛋箱处太亮时更易引起啄肛。
10.心理因素:笼养鸡饲料供应充足,无需觅食,缺乏运动;尤其是心理压抑,如欲求愿望得不到满足,活动受限制,没有砂浴等,使鸡处于一单调无聊的状态,以致鸡发生互啄,从而养成啄癖。为此,日本学者在笼内放置6条粉色、黑色、黄色三色的用聚乙烯捻成的细绳(称“玩具”),啄癖发生明显减少(仅为对照组的64-50%),因啄癖死亡或淘汰的鸡数,仅为对照组的11.1-50%。
11.遗传和内分泌因素:品种不同啄癖发生率有差异,京白蛋鸡的发生率为5-7%,而AA为1%。啄癖的遗传力高达0.57%,表明通过育种可减少啄癖的发生。
内分泌影响啄癖发生,母鸡比公鸡发生率高,并产后1周内为多发期,啄肛行为发生在母鸡中的比例占95%以上,这是因母鸡产蛋时泄殖外翻明显,成为啄击的目标。施用少量睾酮,可减少啄癖发生。
12.雏鸡的生理变化:雏鸡在4周龄时绒羽换幼羽,群中的序列初步建立,11周性器官发育加强,18周全换为青年羽,并开始换为成年羽。换羽过程中,皮肤发痒,啄癖较多。19周龄 为第二性征形成旺期,21周龄临将开产,这些生理变化使鸡精神亢奋,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尤其在育成期进入产蛋期间,免疫、驱虫、送鸡、转群时频繁抓鸡,造成全群紧张,为开产准备而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强度,育成日粮换为产蛋日粮,这一系列因素的累加,使鸡惊恐学安,啄斗加剧。
行为学研究指出,雏鸡对出壳后5-24小时第一次见到的事物能长久地记忆,此期称“敏感期”。应使雏鸡在敏感期就同以后培育时要遇到的人和环境接触,在出壳后几天内,将喂料、饮水和其它一些管理程序,变为小鸡生产中的必然组成部分,使它们获得尽可能多的印象和记忆,以防以后出现陌生事物而惊恐,造成啄斗恶习。
尽量避免和减缓对群体优势序列破坏,啄斗顺序建立后,不要放入新个体,更不要将不同群雏鸡合并。
三、断喙是防止啄癖的最有效办法。
1、断喙方法:断喙多在7-10日龄进行,10-14日龄检查一次,长了再补一次。
断喙呆用继喙器,也可用电烙铁代替,原理都是通过高温金属片把喙尖切(烙)下。继喙时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均匀鼻孔前部分,并在刀片上灼烫2-3秒,以防止流血。
2、注意事项:断喙后鸡喙应上短下长方合格,切勿切断舌头,这样既不妨碍吃料,又能防止啄癖。
应选择在凉爽的天气或清晨进行,与接种疫苗和其它管理措施分开实施,以免应激累加。种用小公鸡不断喙或只去喙尖,以免影响配种。
断喙后代以充足清洁饮水,适当加些VD,饲料应更厚,便于采食,以防吃料碰破伤面,料槽角的饲料啄食困难,易发霉,应注意收拾料槽角的剩料。
断喙时鸡的刺激较大,生长发育一时受到影响,如限饲时应临时停止限饲1-2周;日粮蛋白质太低时(<15%),应临时增加1-2%。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粗纤维 群体 母鸡
下一篇 :禽伪结核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