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家禽饲料加工与营养之间的相互关系



Nir等(1994b)观察到,饲喂含900mm玉米日粮的肉鸡,与饲喂含1,000mm或2,000mm玉米日粮的肉鸡相比,1-3周龄期间的饲料效率和活重增长显著提高。该文作者推测,这些差异可能是胃肠道的变化所致。在随后的研究中,Nir等(1994c)发现,饲喂粗粒谷物(2,000mm 玉米,小麦或高粱)的肉鸡,与饲喂600mm或1,000mm同样谷物的肉鸡相比,21日龄的肌胃重量较大(P = 0.01)。同样,(Healy,1992)观察到,饲喂900mm谷物的肉鸡与饲喂300mm谷物的相比,肌胃和前胃都更重。Nir等(1994c)提出,胃肠道的生理变化可能影响肉鸡的食欲和饲料通过速度。Healy(1992)推测,胃肠道器官的重量可能影响肉鸡的维持能量需要。
  糊化淀粉的比例一般不影响肉鸡的生产表现指标。但是,增加制粒玉米比例会使肉鸡的饲料摄取量和增重直线下降。前面提到的一些关于粒度的研究也报道了日粮对饲料摄取量的同样影响(Healy,1992;Nir 等,1994b;Nir等,1994c;Wondra 等,1995)。既然与活体增重相平行的饲料摄取量和FE不受影响(P =0.3009),看来通过制粒增加糊化淀粉或降低粒度都不能改善养分消化率。尽管提高肉鸡日粮中挤压玉米的比例有使FE数值下降的趋势,但提高挤压玉米在日粮中的比例使糊化淀粉和粒度增大,并没有显著影响肉鸡的生产表现。
  饲喂对照日粮的肉鸡的活重增长低于饲喂含制粒玉米或挤压玉米日粮的肉鸡。但是,饲喂对照日粮的肉鸡的活重增长与饲喂含3/3制粒玉米日粮的肉鸡没有显著差别,而且,含制粒玉米的日粮和对照日粮,其饲料摄取量和FE都相近。这些结果与以往关于日粮粒度的研究相符(Healy,1992;Nir等,1994b;Nir等,1994c; Wondra 等,1995)。或者是由于含制粒玉米与含未加工玉米的日粮的粒度差别太小,不足以显著影响肉鸡的生产表现。过去的研究多数用200mm间隔,而我们的研究设定的间隔小于110mm。与此相反,饲喂含挤压玉米日粮的肉鸡与饲喂对照日粮的相比,饲料摄取量增加(P= 0.0158),FE 下降(P = 0.0179)。
  制粒玉米配制的日粮,糊化淀粉含量较低,看来影响的是肉鸡的饲料摄取量而不是养分利用率。Sibbald(1977)发现,蒸汽制粒的各种日粮,包括一种玉米-大豆雏鸡日粮,没有改变日粮的真代谢能。Bayley等(1968)用各种玉米-大豆粉料日粮在0-23日龄期间饲喂肉鸡,发现饲喂含制粒/再粉碎玉米的日粮与饲喂含未加工玉米日粮的肉鸡之间,真代谢能或生产表现没有显著差别。含挤压玉米的日粮,有较高的糊化淀粉含量,似乎是通过降低养分利用率影响肉鸡的饲料摄取量,肉鸡需要多吃以满足身体需要。Sloan等(1971)用含未加工玉米的日粮和含膨胀-挤压加工玉米的日粮,在0-4周龄期间饲喂肉鸡,据描述这些日粮的质地和体积相近。作者报道,饲喂未加工玉米日粮与饲喂不同比例的加工玉米日粮的肉鸡之间,增重和饲料利用方面未见显著差别。然而,Hongtrakul等(1998)发现,给猪在断奶后0-7天饲喂含挤压谷物(玉米、玉米淀粉、碎米、小麦粉、高粱)的日粮,与饲喂含未加工谷物的日粮相比,增重/饲料比降低(P\< 0.05)。该文作者还改变挤压加工条件以制作含更多糊化淀粉的日粮,用这些日粮在断奶后0-18天喂猪,结果对干物质、粗蛋白、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呈二次曲线关系(P \<0.01)。消化率随糊化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变,先是上升然后下降。作者把这些影响归因于挤压加工条件的变动,可能产生回生淀粉,美拉德反应产物,降低可利用氨基酸和/或维生素。
  含3/3制粒玉米与含1/3挤压玉米的日粮,计算得出的糊化百分率相近。但是,饲喂含1/3挤压玉米日粮的肉鸡与饲喂含3/3制粒玉米日粮的相比,饲料摄入量显著提高。尽管粒度不同,两个处理的活重增长趋势追随饲料摄入量的变化,而FE统计上相近。这个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粒度关系不一致(Healy,1992;Nir等,1994b;Nir等,1994c;Wondra 等,1995),这一结果或许更能反映挤压加工影响养分利用率,肉鸡要摄入更多饲料以满足营养需要。
  日粮粒度的变动通常会混淆糊化淀粉对肉鸡生产表现的影响,不过淀粉糊化好像会影响粒度。在对生产表现的影响不好用粒度解释时,可能是日粮中糊化淀粉的数量和变动影响到了饲料摄入量和营养利用;由于糊化淀粉对食欲、饲料过肠速度、肠道形态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肉鸡的饲料摄入量已经有了改变。挤压加工可能降低了玉米的养分有效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玉米 肉鸡 淀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