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治



  管理因素(1)加强环境消毒。室温条件下,MDV在粪便和污染的垫草中,传染力可维持16周之久,其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鸡的分泌物、脱落的羽毛和皮屑当中。某些养殖户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缩短和取消空舍期,继续使用用过的垫料,以及对空舍的消毒不彻底等,都给MDV的进一步扩散创造了条件,而MD疫苗的使用不可能从根本上代替良好的饲养管理技术。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消毒,特别是对各孵化室及空鸡舍必须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对地面和墙壁可用3%的烧碱或绿威霸消毒液喷洒消毒。(2)严格隔离,避免鸡只的早期感染。调查中曾发现个别种鸡发生MD,但其种蛋仍然照常孵化,也许是人们知道本病不会垂直传播,但MD病鸡的排泄物会污染蛋壳表面,并成为雏鸡早期感染的重要原因。对此笔者建议对种鸡场进行必要的淘汰和对种蛋进行严格熏蒸消毒。鸡群日龄越小,对本病的易感性就越高,1日龄雏鸡易感性比成鸡大数千倍,因此有必要将雏鸡和成鸡分开隔离饲养。成鸡尽管在早期免疫过MD疫苗,而且鸡只也不表现任何症状,但仍不能排除成鸡感染MD并向外排毒的可能。因此,混群时表面健康的成鸡可能成为处于免疫空白期雏鸡的传染源,所以分开饲养是十分必要的,且雏鸡舍应处于成鸡舍的上风,有条件的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制。
  免疫抑制性疾病和药物的干扰(1)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对于能够引起MD免疫抑制性的疾病(包括传染性法氏囊病、贫血因子、曲霉菌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曲霉菌病,不仅可引起胸腺、法氏囊和脾脏萎缩,抑制机体免疫力,增加鸡对MD的敏感性,而且造成后代雏鸡的免疫抑制。(2)药物的干扰。鉴于目前沙门氏杆菌的垂直传播严重,有相当部分养殖户在雏鸡开饮时使用抗生素,这样虽然可能达到控制了沙门氏杆菌感染的预期目的,但有些抗生素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MD疫苗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失败。所以,最初几天使用对疫苗无干扰且效果确实的药物。抗病毒药物应禁止使用,带鸡喷雾消毒也应安排在2日龄以后进行。
  超强病毒或变异株的存在根据MDV毒株的抗原差异和其他生物学特征,可将MDV分为3个血清型,而不同的血清型具有其相对应的特定疫苗。因此,对付MDV及其强毒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多价液氮疫苗,才能有效地降低MD的发病率。在生产实践中,仅依靠疫苗来防治本病是危险的,所以应认真实行综合性的防治措施。(1)出雏后立即注射MD疫苗,增加免疫剂量,并在17日龄或21日龄时对鸡群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并保证免疫质量。使用针头时千万不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药来消毒,免得疫苗受破坏。(2)加强饲养管理,喂给全价饲料,搞好环境卫生,严禁闲散人、畜出入鸡舍,严格防范鼠、猫、犬及野禽等进入鸡舍,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反应。(3)定期搞好鸡舍,尤其是出雏室和育雏舍的彻底消毒和除尘,有条件应采取密闭条件下育雏,人工机械排风换气,安装具有过滤除尘功能的换气设备,使雏鸡在30日龄内完全不接触MDV。(4)定期检疫淘汰并彻底消毁(深埋或焚烧)MD病鸡,尤其是羽毛。(5)对鸡舍的废弃物要定期进行焚烧或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切记乱堆乱放,污染环境。(6)出现MD单价苗免疫失败时,如果是因母源抗体的影响,可改用血清型不同的疫苗,如果是由于鸡场MDV污染严重或怀疑有VVMDV(超强MDV)存在,可试用双价苗或多价苗。
  总之,在生产实践中,只有正确地选用疫苗,执行合理的接种方法,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和生物安全体制,才能进一步降低MD的发病率,从而有效地控制MD病的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马立克氏病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