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一件白大褂,又加披一层防护服;无污染区、半污染区,直至病房手术室……似乎SARS景象,却增许多从容。
真的禽流感来了
一切就像实战。
子夜,风雨交加中骤然铃声大作。值班医生王国贤听到电话那头主任张志勇的话语,简短有力———“紧急组织人力,开设A区病房,准备收治禽流感患者。”
不到一刻钟,医护人员摸黑趟水集中了,急救药品送到了,心电监护仪安装了,氧气瓶挂好了,酒精消毒液配好了。一小时内,电脑调试完毕,防护口罩到位,探视系统正常,保安科开始彻夜警卫。再半小时后,“禽流感患者”入住,党员护士长陶永红等紧随而入,“全身武装”零距离接触,查体、输液一丝不苟。天未亮,专家紧急会诊排除疑似。3点45分,张志勇召开党政领导及职能科室干部会议,王国贤才恍悟,这只是一次中心作为市人禽流感定点医院的实战演练。
真的禽流感很快便来了。
今年3月,随着市内一例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中心立即进入紧急状态,收治病房备班人员和医学观察病区也已布置就绪。果然,一日傍晚,中心接到通知,要接收5例人禽流感医学观察人员。
消毒隔离流程再次紧急启动了,药品摆放等有条不紊;病人还未到,肥皂、牙刷、毛巾甚至内衣,都已整齐摆放好……那一次参战的护理人员唐帼锦记得,头一回在电梯口与观察对象相见时,自己的“全副武装”让对方瞪大了眼。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中心成立一年半来,贯彻“平战结合”方针,抓管理、练队伍、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筹划学科队伍建设,积极准备,随时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内精兵勤练,举办系列培训讲座136次;对外全球联动,赴法国马赛公共救助医院学习,与新加坡有关机构合作,去洛杉矶实地借鉴,还有,前往全球人禽流感重灾区的泰国深入一线,学抢救、学管理、学防控,又请泰国卫生部的权威专家来沪传经……
中心党委书记孟莲娣说:“一旦发生疫情,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按照上级的指令,迎接战斗。”
法国飞来感谢信
一张照片,父与子,挥手微笑,从遥远法国飞来。
附信洋洋洒洒数十行,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法国父亲保罗一字一句,发自肺腑:“请转达我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深深谢意,告诉他们我是那么开心,因为他们给予我儿子如此长期和高效的医护。也许,你会觉得我是个太紧张的父亲,但请你明白,这次的病情对我儿子有多凶险……”
的确凶险。儿子二十出头,在上海外贸学院留学,连续一个多月发烧头痛后,那夜昏迷在房。急送医院,已陷入深度昏迷,仅剩微弱呼吸。上呼吸机,紧急抢救,一连抢救两个星期,最危急时主治医生连续5天没回家,终于把昏睡叫醒。一例罕见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就这样被及时救治并防控。
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除了应对SARS、禽流感等重大突发疫情,日复一日也在应对着流脑、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妊娠肝炎等传染病,救助着一个又一个罕见。
大口大口的血不断呕出,肝硬化的陆先生从入院起就危在旦夕。赶紧剖腹一看,天呐,全身5000CC的血,居然近3000CC都集中于此。手术抢救,抢回一条命,谁知又凶险连连。术后第七天,在通常以为渐趋好转的时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陆先生又患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幸亏守护细心及时察觉,未待发作到喘不过气就已上了呼吸机。真险!若待发作再抢救,成功率仅1%到2%。
成功源于精心与精湛。全市首例艾滋病并发青霉菌病患者,发热后脸部出现一种奇怪的皮疹,活像一个个肚脐眼,查出是患青霉菌,如不救治必死无疑。对症下药,很快化险为夷。全市首例艾滋病血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做手术容易大量出血,业内公认难度很高,却在此成功切除。
还有最为罕见的,一例艾滋病合并严重剥脱性皮炎———那夜救护车送来时,患者全身精光,裹着一席被单,散发阵阵恶臭。也是没办法,得了艾滋病又吃错药过敏,全身烂得不成样。已经一脚踏进了鬼门关,要是并发败血症,就回天乏力了。连夜救治,精心护理,还特地找来钢丝扎成支架,架在病床上,再小心盖上棉被……
相信许多人都曾这样想过,从2003年那个硝烟弥漫的春天起,接二连三的SARS、禽流感疫情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专门应对的现代化机制、队伍与平台,有备而无患。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3/2006-11-28/13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