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假如SARS再来……


解放日报:假如SARS再来———从国际艾滋病烛光纪念日开始的探访
  假如SARS再来,我们还会像2003年春那样猝不及防吗?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我们的城市已经走在了前头,率先建起一个专门应对重大突发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平台———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它的目标是:成为上海市公共卫生的“快速反应部队”,争创亚洲一流的公共卫生中心和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中心。

探访,从昨天这个“国际艾滋病烛光纪念日”开始。

烛光一点点亮起来

一路烛光。

昨夜暮色中,一进上海美术馆,中央十几支蜡烛簇拥大把红玫。上楼,一级级台阶两侧,一处处烛光摇曳。登顶,进入5楼拍卖大厅,星星点点,几百支红烛与厅内橙色的灯光呼应,很暖。

这是每年5月的“国际艾滋病烛光纪念日”,这是全球93个国家4500多个社团共同的悼念日,悼念自1983年以来全球被艾滋病夺去的2800万生命。前天,奥地利维也纳举行艾滋病慈善晚会“生命舞会”,美国影星莎朗·斯通打出“胜利”的手势。昨天,“烛光日”首次在上海点燃。

数百沪上企业界人士齐聚,点燃烛光、举杯悼念,还为这申城首次的“烛光拍卖”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第一幅展品登场了,画意深远,大片灰暗中一点红色鲜亮。手臂频举,起拍价转眼就涨了一倍。很快,两件衣服、一套珠饰、一瓶红酒,都非特稀奇,却被现场的热情推得身价倍增。直到最后一幅画《天堂没有规则》,一次次喊价,一次次上涨,最后翻了4倍多……

让烛光点亮希望。活动发起人之一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卢洪洲说:“关爱艾滋,在上海从未停止过。我们中心作为上海市艾滋病收治的定点医院,不仅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全面医疗诊治,还成立了‘东方爱心俱乐部’,去关爱每一条脆弱的生命。”

熠熠(化名)倚在爸爸怀里,一个劲挥着胖乎乎的小手,笑嘻嘻的,大眼睛滴溜溜转。

除了腋下一块不易察觉的脓肿,很难判断眼前这活泼可爱的1岁婴儿竟是一名艾滋病毒感染者。

主治医生惋惜地称熠熠为“小艾滋”。生下来是一样的天真烂漫,可刚一星期,防疫站传来消息:母亲确诊艾滋病。战战兢兢一看小熠熠,确实常常发热,吃点东西就呕痰,连粪便里都是痰。立送医院,迅即转来公共卫生中心,一查,病毒载量高达十万!医生惊呼:这个量对婴儿来说,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就这样,去年大年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在病房度过。如今,熠熠的病毒载量降到了3000多,转危为安。

“以前熠熠很瘦,到七八个月大了还总是呆呆的,一动不动躺在床上。现在劲可大了。熠熠来,拍个手。”爸爸话音刚落,小熠熠立刻起劲鼓掌,依然笑态可掬。

一度想“放弃治疗”,最后是“坚持到底”;全家已倾其所有,又在关键时候,“获得医院特例争取来的免费用药”……写来激动感谢信的,不止熠熠全家,还有一位同样境况却“人到中年”的母亲:“几度想双双自杀,是你们给了我生命和生存的机会,给予我们这个不幸濒临绝境的家以希望。”

烛光,正一点点地亮起来。

神秘的“一号工程”

救助艾滋,只是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的众多任务之一。

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特殊的使命———SARS肆虐未毕,上海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心的建立就被作为了当年度的市政府一号工程。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上海的“小汤山”,只不过不再是“临时”。

它在哪?自前年冬天落成以来,这一占地33.3公顷、总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的大型医学中心,一直有些神秘。

车入金山,从A4高速公路亭卫出口处下来,一转就到。绿茵铺地,曲廊回旋,恍然中如一座座别墅,顿感心旷神怡。中心主任张志勇笑道:“一切为了病人。”

投入是前所未有的。重症肝炎ICU(重症监护)科,目前在国内规模最大,最具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上海首个数字化手术室,灯光调节、病例查阅全都智能化,还可图像传输即时进行专家会诊;国家级的突发传染病病原应急检测实验室,全市仅有两处,为鉴诊禽流感病毒立下汗马功劳;影像资料阅读中心,将传统的X光片搬进电脑查阅,清晰度、便捷度都大大提高……走马观花,却已目不暇接。

最触目的还是门诊大楼。自动门一进,左中右分开三条大道,宽阔笔直。“中间是日常所用,左边那条是呼吸道病人的紧急走道,右边是消化道病人的紧急走道。万一SARS又来了,我们就可以分门别类同时应战。”中心宣传科周科长介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禽流感 病毒 霉菌 连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