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肉鸡的饲养与管理


  跖骨的发育能够反映全身的骨骼发育程度,所以定期测量跖骨的长度与体重,能够较好地控制体格发育。骨骼的发育与其他软组织的发育不同,其他软组织可以在以后的发育或产蛋期进行补充,而育成期结束进人产蛋期后,骨骼的发育就已经定型期,所以在蛋用禽的育雏育成期要特别注意骨骼的发育。

  光照程序
  不同基因型的鸡不仅对饲料而且对光照都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现代的杂交蛋鸡与其前代相比不仅性成熟早,而且在相同的光照程序下每天产蛋的时间提早。对笼养系统而言,间歇光照降低了鸡的死亡率、节约了饲料和电费。产蛋率与小母鸡所接受的光照时间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正确的光照程序对产蛋数、蛋的大小、成活率和总盈利都有很大的影响。光照的基本原则为:

  1. 为使雏鸡尽快学会采食和饮水,在头7 天实施22—24小时,强度为20--30 勒克斯的光照;从第8天至第三周,将光照时间和强度减至每天15小时,5勒克斯;从三周至十八周,保持11--12小时恒定光照和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用自然光照支配。在夏天,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中,从3周以后,使用逆减光照时间可能更有利,但为避免鸡只性成熟延迟,须于六周后保持恒定光照。

  2. 野生自然状态下的鸟类是“早睡早起”,为了模仿鸡的这种原始生理习性,采取夜晚早关灯,早晨早开灯,使傍晚光线较暗时补充照明,以增大光照强度;早晨3—5点钟时开灯,增加照明时间。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提高了产蛋率、饲料转化率,而且提高了种禽的受精率、孵化率。

  3. 在18周开始至少给予13小时光照以刺激产蛋,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中最少增加1小时光照;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15--30分钟至16小时为止。如可能,刺激期最好可延至产蛋高峰。光照强度在入产蛋舍时应增加至10--20勒克斯。

  4. 对成年鸡,不可减少光照时间或强度。为了制定准确的光照计划,用户应根据当地的日出及日落时间表设计个别光照程序。以下为适用于各种鸡舍的指南 :

  (1)光照控制生长期至光照控制产蛋期:从第3周到第18周给予恒定的8--l2小时光照。从第 18周把光照增加至 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 15分钟直至达到 16--17小时总光照。

  (2) 光照控制长生期至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产蛋期:从第3周到第18周,给予恒定的8--12小时光照;从第18周,采用自然光照时间或将光照增加到至少13小时,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15分钟直至达到16--17小时的光照。

  (3)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生长期至光照控制产蛋期:给予一个恒定的光照时间相等于鸡群从第6周至第18周中所接受的最长自然光照时间;从第 18周开始,增加l小时光照或增加至最少 13小时光照,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 15分钟直至达到16--17小时总光照。

  (4)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生长期至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产蛋期:给予一个恒定的光照时间相等于鸡群从第6周至第18周中所接受的最长自然光照时间;从第 18周开始增加 1小时光照或增加至最少 13小时光照,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 15分钟直至达到16--17小时光照。

  喙的修整
  为了减少与啄斗有关的死亡率;减少损伤和低于正常的性能;鸡群基本安静;减少饲料浪费和饲料消耗,故需要修喙。在鸡的一生中任何时间都可对其喙进行修整,但在幼龄修喙对鸡所产生的影响小于在较大日龄修喙的影响。修喙过早其作用可能不会保持终生,必须重新修喙。开产后修喙将使鸡群受挫,产蛋可能会停止数周。在实践中,修喙常在前10日龄间、6—7周龄、或12一14周龄进行。于14周龄后再修喙,常推迟开产日龄。许多情况下,早龄修喙也可保持一生,不用再次修喙。修喙的成功与否应以其能否长久地防止啄癖为评价标准。另外,早龄 (1—10日龄)修喙仅是大龄时“永久”第2次修喙的临时措施。如果光照能控制在5勒克斯或更低,修喙可推迟至6周龄以上,并因此避免第2次修喙。 修喙应与其他类似的应激相隔至少3周(在前或在后)的时间。修喙是一个主要应激,鸡群不需同时遭受多个应激使康复或抗体的产生变得复杂。

  喙修去的多少与其后的体重损失及平均成年体重间似乎存在着直接关系,结果是饲料消耗不同,产蛋量受损,蛋重相应下降。需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分析,以确定修喙措施的净效应。7日龄前修喙用的小孔直径在3.5-4.3毫米之间。一般,将喙的上下片切去从喙尖至鼻孔前缘的2/3,是“严重的”修喙方法,并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切去1/3是“中等的”修喙方法,但效果不太满意。刀片温度一般控制在500--675 ℃,维持刀片与修整喙的接触时间通常为2秒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饲料 免疫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