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肉鸡的绿肌病


购买《肉鸡饲养技术》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对快速生长的鸡和火鸡限制其生长期的活动是导致绿肌病的原因。绿肌病在较为年长的鸡尤其多发,而在动鸣则常不被注意,尤其是在以胴体或分割块的形式出售时。然而,在去骨加工时则多见绿肌病。

胸深肌病(deep poetoral myopathy),也称为“俄勒岗缘肌病”,是发生在胸深肌(学名:胸小肌,Muculuspotoralis minor)的以局灶性坏死为特征的病症。病变常侵害双侧胸深肌泡泽为血色到绿色不一。

然而,除非将受害肌肉切开,否则很少能见到症状。胸深肌病首先被报道于成熟的种火鸡和肉种鸡,并且一般也都见于种用火鸡和肉种鸡。这一坏死性病症的发生在幼年肉鸡中并不常见,即使发生也不太严重。自然,一旦发现.就必须将受害肌肉割去。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肉鸡以整只胴体的方式或者以分割块的方式出售的话,那么这一病症就可能完全不会被注意到。

美国和南美商业加工厂最近的现场报告表明,胸深肌病在肉鸡中的发生率很高。

眼观病变显微病变

在急性病变,整块胸深肌表现苍白肿胀,并且覆盖着一层纤维蛋白性的膜,有时还有出血。坏死组织的颜色为白色或鲑鱼样的粉红色,只是其外线显现绿色。病变通常仅限于胸深肌的中部。在慢性病例,受害肌肉中都呈现黄绿色。将肌肉切下时,可见其表面干燥而脆。显微病变为,肌肉上有很大的肿胀区,并可见坏死的肌纤维。在病变早期,坏死变性的肌纤维处通常浸润有巨嗜细胞。在陈旧病变或慢性病变,主要在种火鸡和自种鸡可见胸深肌受害部位被纤维——脂肪组织取代,这是机体对坏死肌肉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的结果。胸部常因胸深肌萎缩而表现下陷。这些组织学病变与循环障碍所致的病变是一致的。

胸肌的功能

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的重量占鸡体重的五分之一以上,是鸟类的主要飞翔肌肉。显然,家禽并不使用这些肌肉进行飞翔,但这些肌肉在家禽仍然被用来活动翅膀。胸大肌附着在龙骨、乌喙骨和肱骨腹侧之间,是使翅膀向下扇动的一对肌肉。另一方面,胸小肌则与胸大肌的作用相反,起抬升翅膀的作用。这些动作是通过一套精巧的缆索-滑车机构来完成的。在这一机构中,胸小肌的肌股通过构成肩带的三块骨而附着于肱骨背侧(图1)。胸小肌收缩时对其肌健施加向下的拉力,但却对翅膀施加向上的拉力。还有大量其它小型肌肉参与翅膀其它类型的活动(即向前,向后,翅膀前线下压或上翻,收拢和伸展)。

肌肉肿胀

胸深肌病产生于正常的肌肉活动(自发性胸深肌病),因为可以通过电刺激使肌肉反复收缩或者诱导鸡反复扇动翅膀而复制出此症(诱导性胸深肌病)。尽管两对胸肌都剧烈收缩,却仅仅胸小肌受害。肌肉收缩时,血液向肌肉的供应量剧增以提供所需的氧气和养分,所以肌肉就会因细胞内液的增加而肿胀。大多数肌肉都具有充分的扩展余地,所以其体积的增大并不会危害其功能。

现已证明,胸小肌在活动期间,其重量会增加20%左右。然而,由于胸小肌处在由龙骨和强健的筋膜构成的一个刚性空间之内,所以其在活动期间无法扩张。因而,肌肉肿胀就会妨碍其血液供应(即“自我绞窄”)从而发生局部缺血。据测定,在受到神经刺激后,肉鸡这一刚性空间中的压力高达600毫米汞柱,而蛋鸡的相应压力仅为100~160毫米汞柱。在实验用鸡,局部缺血在肌肉受到电刺激后10分钟内就可诱导成功,并且至少可持续1小时。在肉鸡,神经刺激导致的局部缺血可持续较长时间(可长达24小时),但仅局限于胸小肌的中l/3处,这是肉鸡发生胸深肌病时坏死性病变最常发生的区域。在轻型种鸡,刚性空间内的高压可比重型种鸡以快得多的速度恢复正常。

最新研究结果

最近,在商业品系的肉鸡和系间杂交肉鸡进行的肉鸡生长试验和产量试验中,测定了胸深肌病的发生率。在一项旨在测定各种限饲对腿疾影响的试验中,每周对鸡称重一次直至54日龄。胸深肌病的总发生率为19%,雄性的发病率(26.9%)高于雌性(l1.2%)。在9%的观察中,胸大肌也有受害迹象(出血)。

在这一研究中观察到的较高的胸深肌病水平与较高的抓鸡频率(每周一次直到8周龄)、所用的抓鸡技术(抓翅膀)以及鸡的高速生长等因素有关。另一项试验使用了四个品系的杂交鸡,公母混养,56日龄宰杀。胸深肌病发生率为25%,四个品系之间没有差别。但是,胸深肌病发生率在体重小于36千克的鸡为1.5%,而在体重大于3.6千克的鸣则增高到了8%。在别的试验中,胸深肌病发生率为2.8%17%不等,具体取决于生长率的高低(快速高于慢速)、季节的不同(寒冷高于炎热)以及性别的不同(雄性高于雌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鸡 坏死 火鸡 品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