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腿病病因浅析


能引起鸡腿病的原因很多,除某些传染性疫病外,其他如营养、饲养管理、环境及遗传等诸因素也都可引发腿病,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

1. 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腿病

1.1 马立克氏病

多发于3~4月龄的鸡,其临床表现是,由于病毒侵害坐骨神经丛,常引起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全麻痹或麻痹,最常见的特殊性姿势是一腿伸向前而另一腿伸向后的“大劈叉”姿势。剖检时,主要明显表现在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丛、臂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比正常的粗2~3倍,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水肿、横纹消失。

1.2 新坡疫

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多病型传染病。近10多年小兴安岭地区流行的只是非典型的鸡新城疫,病鸡呈精神萎顿、步态不稳,一肢或两肢的跛腿或麻痹。产蛋鸡仅见部分鸡张口呼吸、拉稀、产蛋率下降,在觅食或受惊时个别鸡出现颈扭转等神经症状,鸡群有零星死亡。剖检时其消化道、心冠脂肪、可视粘膜和内脏浆膜面等处仅见轻度的出血点,但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或坏死,肠粘膜常发生卡他性炎症。

1.3 禽脑脊髓炎

主要感染2~3周龄雏鸡,以出现运动失调和震颤为其主要特征。病鸡步态异常,严重时两肢瘫痪,躺卧不起,两肢向一侧伸展,直到死亡。

1.4 传染性滑膜炎

本病又称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以4~12周龄鸡最易感染。病鸡常呈现关节肿大、跛行和喜卧不起。病变多发于跗关节和趾踵部(脚垫)。跗关节红肿、变大、变形,行走呈“八字步”,甚至不能行走。切开跗关节、翼和脚垫肿胀部时,于腱鞘的滑液囊内可见有黄色奶油样渗出物。

1.5 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性腱鞘炎)

由鸡呼肠孤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4~7周龄的肉鸡。病鸡跛行,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检查时可见跗关节胀胀,关节上方触之有波动感,切开后有少量黄色浆液性渗出物。

1.6 葡萄球菌病

是一种多病型传染病,多因外伤而感染,病鸡关节肿大,有热痛感,跛行,不能站立,喜伏卧。切开肿胀部,可见滑膜增厚,关节腔内有浆液乃至干酪样渗出物。严重的病例,关节的炎症可从邻近的骨骺部扩展引起骨髓炎,股骨头部肿大,疏松脆弱,极易发生骨折。

1.7 禽霍乱

在慢性型病鸡,当病原菌侵入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和化脓,因而出现跛行。临诊常能看到有的病鸡鸡冠和肉髯肿胀、苍白,有的呼吸道症状明显,鼻腔肿大,鼻流粘液。

2 . 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腿病

2.1 营养因素引起的腿病

2.1.1 无机盐缺乏 虽然鸡体内无机盐类的含量很少,但其在营养中却起着重要作用。

在禽类所需要的18种无机元素中,任何一种元素供应不足,都会使鸡的体质、增重、饲料利用率和繁殖率受到严重影响,乃至引起发病和死亡。但在实际生产中,因无机盐缺乏导致腿病常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践证明,当饲料中缺乏Mn、Zn、Ca、P、Cu、Cl等无机元素时,常可引起胫骨短粗症、佝偻病及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等病。鸡对Ca、P需要量最多,也易发生Ca、P缺乏症,当缺乏Ca、P或虽有足够的Ca、P供给,但两者比例不当或VD缺乏,鸡仍不能很好的吸收Ca、P,致鸡患软骨症,骨质疏松脆软,脚麻痹,站立困难,常常侧卧。笼养产蛋鸡疲劳症是缺P的明显表现,而饲料被黄曲霉菌污染时,就会发生继发性缺Ca。再如蛋种鸡缺Mn时,受精蛋孵化率不但低且胚胎的软骨营养不良,胚脂死亡高峰发生在孵化的前20d和21d。软骨营养不良胚脂的特征是腿非常短粗、鹦鹉嘴、球形头,多数胚脂有明显腹水。雏鸡发育不良,骨短粗,腿短外翻,胫跗关节异常仲大、脱腱,雏鸡不能站立行走,受刺激后,头前伸并向体下弯曲,或缩向背后。

2.1.2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是维持家禽正常生长、繁育、产蛋和健康所必需的微量物质。

饲料中如缺乏,将导致与这一特定维生素有关的代谢过程的破坏,引起维生素缺乏病。如日粮中缺乏胆碱、叶酸、泛酸、烟酸、生物素等任何一种维生素时,就可引起雏鸡的骨粗短症。生产中常遇到VB2(核黄素)和VE缺乏。VB2缺乏时,病鸡趾爪向内蜷缩,以跗关节着地,行走困难,腿部肌肉萎缩并松驰,皮肤干而粗糙。后期病雏不能运动,只是伸腿卧地。剖检时可见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明显肿胀和松驰,坐骨神经可超正常4~5倍之多。VE缺乏时,产蛋种鸡所产的种蛋孵化率明显降低,胚脂常在孵化的第4d或更晚时间内死亡。所孵出的雏鸡发病后,因为发生脑软化,常表现共济失调。头向下或向后挛缩,双腿发生痉挛性抽搐,行走不便,最后不能站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病毒 烟酸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