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影响肉鸡肉质的主要因素


购买《肉鸡饲养技术》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荣昌校区) 陈冬梅
随着现代育种理论在肉鸡育种中的应用,肉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每年递增1.0%-1.5%,肉鸡从出壳到上市的生长周期逐渐缩短。但伴随着肉鸡生长速度的提高,肉鸡胴体品质出现了下降问题。影响肉鸡肉质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屠宰、保鲜、运输、烹调等,其中遗传和营养是影响肉鸡胴体品质的主要因素。
1 遗传对肉鸡肉质的影响
1.1 不同品种对肉鸡蛋白质代谢及胴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证明,品种对鸡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报道,不同品种胴体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与鸡肉风味有关的氨基酸(谷氨酸等)差异。刘香云等(1991)对56日龄海波罗、70日龄北京三黄、90日龄北京三黄、120日龄石歧杂品种鸡进行肉质评价试验发现,含有北京油鸡血缘的90日龄北京三黄鸡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品味最好,并且发现脂肪、谷氨酸、胸肌率都因品种不同而异。黄凡美(1989)报道,鸡的不同部位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也不同,腿肌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胸肌高。品种对肉鸡肌肉蛋白质的影响不仅限于氨基酸含量,也与蛋白质合成代谢有关。许多研究表明,快速生长与蛋白质水解相关,生长较慢的鸡蛋白质水解酶较多,而快速生长的鸡蛋白质水解抑制酶较多,白来航品系鸡肌肉蛋白质水解能力较强,组织蛋白酶活力很高,说明生长速度的提高,肌肉体积的增大,可以通过蛋白质合成代谢的降低得到控制。家禽屠宰后蛋白质的水解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作用使得肌肉嫩化。快速生长的鸡,蛋白质的水解能力较低,肌肉的嫩化也差。
1.2 不同品种对肉鸡脂肪含量的影响
不同品种肉鸡间其脂肪沉积不同。白洛克公鸡较来航鸡胸体脂肪百分含量高,白来航鸡的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均小于其他品种(March,1984)。徐廷生等(1997)认为,优质黄鸡之所以比其他肉鸡风味好,主要是由于肌肉中的氨基酸、系水力、硬度的差异,肌肉中脂肪含量及分布也与其他鸡不一样。快速生长的肉仔鸡脂肪总含量比土鸡低,且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及内脏表面,肌肉口感粗糙无味,而土鸡的脂肪在体内分布均匀,特别是肌肉间和皮下的脂肪多,所以吃起来鸡味浓郁、香滑适口。
1.3 不同品种的其他差异
品种不同,在肌纤维的类型和特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朱晓萍(2000)报道,肌纤维的数量与生长速度有关,快速生长的家禽肌纤维的数量较多且具有较多的巨型纤维,因此快大型肉鸡肌纤维的体积比地方鸡种大,肌肉品质下降。
2 营养对肉鸡肉质的影响
2.l 能量蛋白比对肉鸡体脂沉积的影响
Fraps(1943)首先提出能量蛋白比对肉鸡肥度的影响。Leclerq(1983)指出,能量蛋白比与脂肪沉积存在线性相关。肉鸡采食的能量超过维持的生长需要时,多余的部分以脂肪形式贮存。能量摄入过量并非指日粮能量水平过高,而是指日粮能量蛋白比过高。降低日粮能量水平而蛋白质水平保持不变,可减少胴体脂肪,能量水平不变而提高日粗蛋白质水平,也能获得同样的结果(陈金文,1998;王彦文等,1995)。能蛋比对胴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比能量的影响更大(Waldroup,1996)。能蛋比低的日粮对鸡的脂肪沉积量低于能蛋比高的日粮(张倩等1997)。日粮的能蛋比与胴体脂肪沉积量呈正相关,而日粮的能蛋比与胭体水分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均呈负相关(Stars
Jackson等,1982)。
2.2 饲料组分对胴体品质的影响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饲料种类及添加剂明显影响肉鸡胴体品质。近年研究表明,甜菜碱可降低肉鸡的腹脂率(Saunderson等,1990;汪以真等,1998)。甜菜碱通过肝脏合成多量的肉碱和肌酸,增强肌细胞动用贮脂为机体物质代谢提供能源,从而产生降低腹脂的效果(许样荣等,1998)。有机铬对肉鸡脂肪沉积也有影响。在肉鸡3周龄日粮中添加
2000mg/kg甲基吡啶羧酸铬,有增加胴体蛋白质含量和减少脂肪含量的趋势(Ward等,1993)。肉鸡日粮中添加 400
mg/kg酵母铬,结果肌肉中的脂肪含量降低(Hossain,1993)。曹盛丰等(1995)研究表明,用含LFA3(一种碳水化合物)的日粮饲喂AA肉用鸡,所测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二酯、总脂、腹脂、鸡肉中脂肪含量呈不同程度下降。日粮LFA3可能是通过影响肉鸡体内脂肪代谢,如抑制外源性甘油三脂的吸收,降低内源性甘油二酯的合成,促进体内脂肪的动员等,使机体含脂量减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鸡 品种 鸡肉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