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鹅技术 > 饲养管理

农村适度规模养鹅的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


    近年来,我市的养鹅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已占整个家禽养殖业比重的16%以上。目前,我市开展养鹅专业村建设,推行适度规模养殖的试点工作,养鹅逐渐由农村农户的家庭副业饲养方式向一定规模的、专业化饲养的区域特色产业带的良性格局发展。根据这几年来在发展鹅业生产方面形成的经验,了解农村农户适度规模养鹅的影响因素,正确引导是因地制宜推动鹅业生产健康发展,提高农户养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1 农村农户适度规模养鹅的影响因素

    1.1 场地因素:是指影响适度规模养鹅的场地承载力、土地再生资源利用率及养鹅环境的洁化能力。

    1.1.1 养鹅场地承载力:鹅是以食草为主的家禽,它能很好地利用牧地,采食消化大量的青草,草质柔嫩,生长茂盛,有利于鹅的放牧饲养,以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让鹅在场地上得到充分的运动,提高鹅的生活力和生产力。适度场地承载力即适宜的饲养密度和草地载畜量是可持续适度规模养鹅的基础条件。一般草场养鹅量在300~450只/公顷,载畜量的大小随草资源的状况加以调节。

    1.1.2 土地再生资源利用率:鹅的采食能力很强,能充分利用青绿多汁饲料,对稻谷、瘪谷、统糠等饲料有很强的消化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粗纤维含量很高且难以消化的稻壳和较为单一的日粮。而这些原料都是农村农户的优势产物,是每年都可再生的资源。每个农户家里都有一定规模的粮田和自留地,每年可提供糠麸等粗料近2t和块根块茎多汁饲料5~10t。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对发展规模养鹅,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1.1.3 环境的洁化能力:鹅的放牧场地要求"近"、"平"、"嫩"、"水"、"净",强调的是青草清水。鹅作为水禽,每天约有1/4~1/3的时间在水中生活。这样鹅舍附近要有江河、湖泊、池塘或沟溪等水源,水流要缓慢,水深1m左右,以供鹅群在水上活动和配种。水源的水如果过浅,在炎热的夏季烈日照射后水温会过高,雏鹅、种鹅都不愿在水中活动,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配种;过深则不便觅食水中饲料。鹅对水源的要求高,而且自然环境要清静,环境的洁化能力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养鹅的水上密度要适宜,便于水质四季常"清"。鹅每天放牧时间9小时左右,水上放牧时间3小时左右,要吃5~6成饱,而且鹅有"多吃快拉"的特点,因此,每亩(1/15公顷)水面的适宜放养成鹅数以50~60只为宜。

    1.2 人、财、物力因素:指养鹅生产必须具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2.1 人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丰富,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具有养鹅兴趣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培植力量的投入十分重要,也就是说科技示范户的数量要有一定的比例,原则上科技示范户与普通养殖户之比在1∶10~1∶20为宜。

    1.2.2 财力:是指养鹅的投入和抗风险财力。按目前农村人均收入3600~4000元计,3口之家收入在12000元左右,生活费用占1/3,子女培养占1/3,机动数占1/3,仅4000元左右,即农村农户投入力仅为4000元。每只鹅扣除家庭自有饲料外,尚需投入苗本及料费近10元左右,一般家庭最大饲养量在400只左右。

    养鹅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疾病等,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抗风险财力。这种抗风险财力包括直接损失和当年家庭收入。因此,一般家庭靠自身能力,适度的饲养规模在200~300只为宜。

    1.2.3 物力:是指养鹅棚舍及设施,具备一定的棚舍条件及设施条件是适度规模养鹅的基础条件。

    1.3 推进因素:主要是指农户掌握的养鹅技能、当地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

    1.3.1 技能因素:适度规模养殖要求农户必须掌握种、舍、料、饲、境、病、管等各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温、湿、光、气、密等小环境气候的调节,因此建立技术支撑渠道,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点制是适度规模养鹅的技术保证。

    1.3.2 综合服务能力:与地区养鹅习惯关联较大,具有适度规模养鹅的村户,一般种、繁、养、加、销体系健全,有一定的经纪人队伍,综合服务能力是适度规模养鹅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力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土地 可持续发展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