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鹅技术 > 饲养管理

鹅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




    ④饲料。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鹅的营养标准。根据国外的营养标准和各地的饲养经验,雏鹅饲料粗蛋白质以18%~19%、代谢能以11.5~11.72MJ/Kg较适宜。此营养水平在充分供应青饲料的情况下,可基本满足雏鹅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精青料之比以1∶2为宜。为降低饲料成本,雏鹅只要不拉稀,精青料之比也可以扩大到1∶4或更多。

    ⑤卫生防疫。雏鹅常发的疾病有小鹅瘟、禽流感、鹅曲霉菌病、鹅痢病、鹅球虫病、鹅软脚病等。雏鹅的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疾病,必须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切实做好清洁卫生及疾病防治工作。雏鹅1~2日龄内要进行小鹅瘟血清皮下或肌肉注射,剂量为1mL/只。7日龄和21日龄皮下注射禽流感与副黏病毒二联苗,剂量分别为0.5mL/只和1mL/只。28日龄用禽霍乱蜂胶苗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1mL/只。出壳到2周龄内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以防止应激和细菌性疾病发生。从15日龄到育雏期结束,在软水中添加0.02%的呋喃唑酮,以预防鹅球虫病。平时每2天对鹅舍及用具进行常规消毒。

    3 仔鹅期的饲养管理

    仔鹅是指4周龄至8周龄左右的鹅,此时鹅的特点是消化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增强,是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日增重很快,并开始沉积脂肪,平均日增重在50g以上,最快的可达100g以上。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特点是充分放牧,加强锻炼,实行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另外,如仔鹅能留作种用,应根据体型外貌进行选择,分离饲养。

    仔鹅在上市前的15~20天,改放牧为圈养或笼养,最好为笼养,每笼养1~3只鹅,减少或停止放牧,从而减少能量消耗。育肥第1周,青精料各占50%,以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至70%。每日喂3~4次。也可采取强制育肥法――填饲法。将饲料强行填入鹅的食道中。视鹅消化的快慢,开始时每次不能填得太饱,以后逐渐增加,开始时每天3次,以后逐渐增加到 5次。

    4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针对后备种鹅而言,因商品鹅一般在10周龄前就上市了。育成期对育成鹅要进行限制饲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使其各部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得以充分发育,为以后的高产创造条件。如体重控制不住,过早性成熟,易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开产时双黄蛋比例增多,易出现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等。

    5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由于产蛋期连续产蛋,消耗的营养较多,特别是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流失,为了提高种鹅的产蛋率,首先要保证种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一般每天补饲3次,早、午、晚各1次。补料是否恰当可根据鹅粪情况来判断。如果粪粗大、松软呈条状,轻轻一拨就可分成几段,说明用料适合;如果粪便细小结实,断面呈料状,说明采食的青草少,补料过多;如果粪便色浅而不成形,排出即散,说明补料过少,应增加补饲量。

    6 种鹅的饲养管理

    6.1 控制光照

    光照对鹅的繁殖力有较大的影响,在临近产蛋时延长光照时间,可刺激母鹅适时开产。

    6.2 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必须考虑种鹅的营养需要和鹅群的健康状况,以便制订适宜的公母配种比例。一般为1∶(5~8)。鹅的自然交配多在水上进行,要选择好水源,这是提高受精率的关键。

    6.3 产前补饲

    种母鹅经过漫长的休产期,消耗掉体内积累的脂肪,体重大有减轻,进入产蛋前期应该对原饲料配方进行调整,增加种鹅体重,逐渐过渡到产蛋期(约4~6周)。

    6.4 预防接种

    产蛋前应做好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减蛋呼吸综合症疫苗的工作。当前鹅的主要疫病是小鹅瘟、小鹅流行性感冒、鹅的大肠杆菌病等,其中危害最大的疾病是小鹅瘟。对小鹅瘟的有效预防方法是在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预防接种,相隔1周后再接种1次,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种蛋带毒,雏鹅出壳后还可从卵黄中获得母源抗体,产生被动免疫。产蛋期种鹅要做好禽霍乱和禽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种鹅可进行1次驱虫。鹅舍和用具要定期消毒。对鹅群定期进行预防性的投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鹅瘟 饲料 羽毛 母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