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鸭技术 > 饲养管理

稻鸭共作技术概论



  稻鸭共作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区别在于:
现代稻作生产,几乎已经全部依赖于化肥、农药、除草剂,杂草防除使用化学除草剂,害虫防治使用化学农药,病害防治使用杀菌剂,施肥依靠化学肥料,中耕松土或用机械或废止不用。离开了化肥、农药、除草剂,要取得水稻的高产是难以实现的,而化肥、农药。
  除草剂、农业机械的生产使用,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至于持续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现代稻作生产中还没有这样的技术。与现代稻作技术采用一对一的技术不同,稻鸭共作采用的是“以一当十”的技术,鸭几乎全部地担负了稻田的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等多项作业任务,而且完成得相当出色。
(-)最终目的不同
  稻田养鸭的目的是鸭,是为了让鸭在稻田里觅食,而基本没有考虑鸭对水稻能生产的作用,而稻鸭共作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水稻,是为了生产无公害大米,鸭是劳作的活机器,代替了除草剂、杀虫剂、化肥以及各种耕作机械,同时也生产出无公害的鸭肉。
(二)在稻田养鸭过程中,种稻和养鸭往往是两个不同的主体
  种稻的人有时为了避免鸭糟蹋稻田而不让鸭进入稻田,使稻鸭的分离越来越严重;相反,稻鸭共作使种稻和养鸭结合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如果再配上养萍、养鱼等技术,就会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稻田生态系统,对减轻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稻田养鸭在田里的时间短,鸭对水稻的作用影响小,鸭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稻鸭共作让鸭始终生活在稻田里,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可以说鸭对水稻和稻田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持久的。
(四)鸭品种不同
  稻田养鸭使用的是常规的肉用鸭或蛋用鸭,体型过大,野外活动和觅食性较差,“打工”能力较弱,没有长期在稻田生活的能力;稻鸭共作采用的是专门选育的役用鸭,体型较小,活动时间长,觅食能力强,有着极强的役用功能,投用鸭功能的好坏是稻鸭共作技
术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五)精鸭共作与稻田养鸭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和内容
  ①鸭为夜行性水禽,不只是白天活动,夜晚、清晨都在活动,稻鸭共作将鸭浪费不用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役用效果大大增强;稻田养鸭,鸭子白天放,晚上收,鸭子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②稻鸭共作,种稻、养鸭完全融为一体,互利共作;稻田养鸭,种稻户与养鸭户往往是分离的,不能协调一致。
  ③稻鸭共作融入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环境学等现代科学知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上升到了系统理论阶段;稻田养鸭还停留在传统经验的阶段,未能继续深入研究。
  ④稻鸭共作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在环保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稻田养鸭是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中却日渐式微,为化肥、农药、除草剂所取代。
四、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
(-)稻鸭共作技术在日本的发展
  1989年,日本鹿儿岛市川上町有机农户开始进行稻鸭共作的试验,随后日本福冈县桂川町有机农家古野隆雄为稻鸭共作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一搞就是10多年,古野隆雄先生因此成了日本稻鸭共作的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在从事稻鸭共作的研究中,走访了许多日本农业专家,由此结识了日本鹿儿岛大学的万田正治教授。万田正治教授长期从事奶牛、山羊等畜产科学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对稻鸭共作十分重视,迅即开展研究,古野隆雄先生
  致力于稻鸭共作的实践,万田正治先生则运用畜禽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开展对精鸭共作的理论研究,两人紧密配合,使稻鸭共作在日本迅速推广开来。
  1992年,日本全国稻鸭协会成立,并发展外籍会员,到2000年,已有会员700多人,外籍会员涉及韩国、中国、中国台湾、印度。泰国等。日本国内还成立了福冈、宫崎、鹿儿岛、广岛、冈山、高知。和歌山、茨城、香)!!、京都12个地方分会,并积极开展活动。日本从事稻鸭共作的地区从九州发展到北海道,农户则超过了 10 000户。
  迄今为止,该协会已召开了12次日本全国稻鸭共作研讨会,3次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3次全国鸭、绿萍研讨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除草剂 化肥 鸭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