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鸭技术 > 饲养管理

稻鸭共作技术概论



  东亚及东南亚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带,从印度洋吹向喜马拉雅山脉、从东南亚吹向东亚的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湿润空气,形成夏季降雨,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以水田为基础的稻作农业,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的稻米自然也就成了亚洲众多人口的主食。
(三)鸭是珍贵的动物蛋白来源
  从全世界看,水禽的分布带有明显的地域性,亚洲是水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1998年世界鸭的存栏量为7 73亿只,亚洲鸭的存栏数为672亿只占全世界鸭存栏数的86%,中国鸭的存栏数为5.13亿只,占亚洲鸭总存栏数的76.3%,占全世界鸭存栏数的66.4%。由此可见,中国是亚洲养鸭最多的国家,也是全世界养鸭最多的国家,是名符其实的“冰禽王国”。
  亚洲地域丰盛的水资源,自古以来就是水鸟的乐园,在水边生息的野生鸭,当地人将其作为宝贵的动物蛋白源而捕获利用,家鸭由野生鸭驯化改良而来,现在亚洲饲育的鸭品种因国家、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各国、各地区鸭的菜肴也是丰富多彩的,鸭的饮食文化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已形成。在中国战国《楚辞·招魂》所列菜单中有红炯野鸭。汉代长沙马王软侯家族的食料中也有鸭。中国苏系、粤系、川系、鲁系以及清真菜系中均有采用鸭作为菜肴主料的,鸭肉可制作成数百种鸭肉菜肴,此外,还可制作成板鸭、腊鸭、酱鸭、盐水鸭、烤鸭、熏鸭、卤鸭等多种鸭肉制品。国人知晓的著名的鸭肉制品有南京板鸭、南安板鸭、建昌板鸭、宣宾板鸭、宁波腊鸭、杭州酱鸭、南京盐水鸭、北京烤鸭、广州烧鸭等。鸭蛋除鲜食外,可制作成油露松沙的威蛋、滋味鲜美的松花(皮)蛋、醇香诱人的糟蛋等不同的蛋制品,这些都充分反映了鸭饮食文化的多样性、悠久性。
(四)水田和鸣结合型的农业
  作为已经家畜化的鸭,自古以来以其具有的水鸟的特性而在水田地带被人饲育,因此,和稻作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一同向前发展。
首先,水田地带宽广的河川、水渠、池塘是鸭的栖息地,其次,稻米收获后的水田是鸭理想的觅食场所,人类利用鸭来食杂草、昆虫的食性,将其放养于稻田除草、除虫。鸭作为水田的役畜而被广为利用。
  从鸭的产地及生态条件来看,大多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多雨、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这和水稻产地的生态条件大体上是一致的。
  鸭不采食稻株是否可以认为这是动物、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相互适应。各种不同的植物为了防止被动物来食,形成了各自的应变能力,或不喜采食,或惊人的种子繁殖能力,或地下根茎繁殖,而水稻则以硬而狭长的叶子使鸭子不喜采食。
(五)稻田有丰富的食物资源
  稻田庸人工湿地系统的一部分,水稻是稻田中的主体作物,但除水稻外,往往还伴生多种动、植物。这些动、植物涉及稻田藻类。杂草、原生动物、铃虫、甲壳动物、水稻害虫、稻田蜘蛛等,其种类多、数量大。
  仅以危害水稻生长的虫、草来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稻田杂草种类约200余种,其中严重危害的常见杂草有20余种。若按生态类型来分,多数为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少数是湿生植物。中国已知水稻害虫约380多种,其中重要的约40多种,如三化螟、二化螟、揭飞虱、白背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等等。鸭子放人稻田以后,利用鸭子的杂食性,杂草成了鸭的植物性饲料,是素食;害虫成了鸭的动物蛋白饲料,是荤食。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杂草。害虫转化为鸭生物能源,用于对水稻田间管理;杂草、害虫转化为动物蛋白,为人类提供优质美味安全的鸭肉。
  据谷成义、黄明星调查,稻田有水生植物36种,藻类7门67属,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ZI种以及大量的真菌、细菌,其生物量可表示为,水生植物 300-2 500千克/亩,藻类达3. l-6毫升/
升,浮游生物8-11毫克/升,底栖动物7-11克/平方米。
  又据倪达书报道,目前人类所知的稻田生物包括:
  稻田藻类,隶属于23科209种;
  稻田杂草,隶属于41科209种和变种;
  原生动物,隶属于23科66种。
  这些水田生物,不会与水稻争夺阳光、养分、生活空间,不利用则浪费,人类不能直接利用,鸭却能直接利用。
  三麻鸭其伟与孩田水龙的区别
  稻鸭共作技术起源于日本,是在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稻田养鸭技术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种全业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除草剂 化肥 鸭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