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鸭技术 > 饲养管理

稻鸭共作技术概论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1999年初镇江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首先获得了日本稻鸭共作的信息,随即与日本有关方面联系。
  1999年,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农业引智成果展上,镇江市及时当面向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领导汇报,希望引进这项技术,并能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支持。
  1999年6月,镇江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日本稻鸭共作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日本鹿儿岛大学万田正治教授取得了联系。
  1999年10月,镇江市由市科学技术局牵头,组织有水稻种植经验的丹阳延陵农技站和有多年水禽养殖经验的镇江市韦岗生态养殖场组成稻鸭共作课题协作组,购买日本出版稻鸭共作书籍及录像带进行学习,着手进行稻鸭共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国家外国专家局与我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馆取得联系,邀请万田正治教授来华指导。万田正治教授提供了部分稻鸭
共作资料。
  2000年3月17日,万田正治夫妇,古野隆雄夫妇自费来江苏省镇江市、安徽省、湖南省考察指导稻鸭共作。日本稻鸭共作专家在镇江市期间,先后到韦岗生态养殖场、丹阳延陵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实施方案,赠送稻鸭共作书籍及研究资料。回国后,为支持镇江市稻鸭共作技术的开展,日本稻鸭协会向镇江市赠送了日本未极电子所制造的电脉冲器、塑料绝缘子、栏网、检电器等稻鸭共作的关键设备。
  2000年镇江市稻鸭共作面积为30亩,在认真学习日本稻鸭共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努力,使稻鸭共作获得了成功,役用鸭的存活率达98%,水稻亩产446.3千克,米质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测定,达国标2级米标准。
  2000年 8月 13日至 8月 17日,万田正治先生、古野隆雄先生以及日本稻鸭共作访华团一行9人第2次来镇江市考察指导。交流,对镇江市稻鸭共作给予充分肯定,古野隆雄先生回国后撰文称镇江的稻鸭共作是“亚洲最成功的实践”,日本发行量最大的农业综合刊物《现代农业》两次刊文介绍镇江市的稻鸭共作情况。
  2000年 9月,日本全国稻鸭协会会刊《合鸭通讯》 31期开辟“开始与中国交流”专栏,刊出万田正治教授、古野隆雄先生访华观感以及编者之一沈晓昆的“稻鸭共作随感”一文。
  2001年,为加强役用鸭品种的选育,镇江市韦岗生态养殖场更名为镇江水禽研究所,日本鹿儿岛万田正治教授认为建立水禽研究所十分必要,欣然担任水禽所顾问,并对役用鸭选育给予指导。
  2001年,镇江市的稻鸭共作由上年的一个点30亩,扩大到6个点300亩,镇江市所辖的丹阳、丹徒、扬中、句容4个县(市)全都开展了稻鸭共作的试验示范,试验示范全都取得了成功,投用鸭田间成活率达95%以上,水稻亩产达450-550千克。
  2000年 5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了稻鸭共作项目评审会,与会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镇江市农科所的专家、教授对镇江市的稻鸭共作予以充分肯定。
  2001年8月,江苏省有关部门,在镇江召开了江苏省稻鸭共作成果现场推广会,到会的有江苏全省以及安徽、云南等省的100多位代表,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2001年9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蔡洪法研究员及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负责人,《中国家禽》编辑部等都先后来镇江市考察。
  2001年10月,日本稻鸭协会会刊《合鸭通讯》34期刊出镇江市稻鸭共作课题协作组主要成员撰写的《中国役用鸭的研究与利用》一文。
  国内省、市有关报纸、杂志均多次刊发了镇江市开展稻鸭共作
的消息、报道、文章。
  2002年4月,稻鸭共作技术通过了省级鉴定,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教授,一致认为镇江市的稻鸭共作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02年,镇江市的稻鸭共作将发展到上千亩左右,江苏省也在全省开展多点示范。
就全国来看,湖南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川省、广东省都在积极开展稻鸭共作,预计这项技术在国内将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除草剂 化肥 鸭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