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专家论谈—獭兔常识



2.必须建立种兔档案:
首先根据耳号作好配种记录,以查阅血缘关系,再记好产仔情况,还应该建好断乳记录生长发育等。
3.要全面选种多次鉴定:
作为种兔不仅本身生长发育好,外形体质优异,生产性能突出,更重要的是能将优良品质遗传给后代,因此对种兔应进行全面连续选择。通常按以下步聚进行:
第一次––––断乳选择:根据系谱,选留个体发育好、同窝同胞姐妹生长的整齐度好留作初选种兔。
第二次––––3月龄选择:根据3月龄体重、断乳至3月龄的日增重,选留突出的兔作种。
第三次––––母兔5月龄选择:5月龄母兔已近配种月龄,应根据体重和具备品种特征的表现选留种用。
公兔8月龄选择:8月龄的公兔已达配种月龄。应就生长发育、外形表现、健康状况、配种能力等进行综合鉴定,重点应在外形和性欲及精液品质方面。
第四次––––1岁鉴定:重点鉴定繁殖性能,取二、三胎为选择依据,也就是二、三胎的繁殖表现好的留作种用。
第五次––––后裔鉴定:对上述阶段表现优异的,选留的,应再进行后裔鉴定,看其遗传性是否稳定,也就是看选留种兔的后代好坏来继续鉴定选留。
在进行综合鉴定时,应严格选优弃劣,将优秀个体组编入种兔群,对综合鉴定表现突出的编入核心群。
综合鉴定选留较复杂,但确是保持良种不可少的手段,无论兔场或专业户,均应逐步实现科学化选种。
4.对劣种必须严格淘汰 对不宜作种的个体应严格淘汰,不能因一时种兔走俏而以劣充优,或进行劣质兔扩繁,既影响种兔质量和种兔效益,也不利我国兔业总体水平的提高。
注意生产群的血缘更新 在生产中严格禁止同窝个体相配,近亲繁殖,以免种群退化。可采用户间、村间、乡间公兔交换使用的方法,最好由技术部门组织进行。

第四章 提高仔兔、幼兔成活率
问:养兔虽投资小见效快,但我养的兔子在小时候发病、死亡很多,为什么呢?
答:小兔一般指仔兔和幼兔而言,由出生到断乳的小兔称仔兔,由断奶到3月龄的小兔称幼兔,这两阶段的兔是容易发病和死亡的,但发病死亡的多少差异很大,规模兔场此阶段小兔一般死亡30%左右,也有高达50%以上的,个别有全军覆灭的。而有养兔户的仔、幼兔成活率高达90%以上。因此小兔较成兔病亡多是正常现象,但通过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可明显降低发病死亡,那么为什么仔兔、幼兔易发病和死亡呢?
仔兔出世,面临三大变化,第一是温度变化,仔兔出生前在母兔子宫内,温度恒定,一旦出生,温度明显降低,仔兔刚初生体表还没长毛,调节温度能力又差,一旦不适容易发病。第二个变化是营养变化,初生前仔兔靠母亲血液提供营养,肠胃没有消化活动,出生后完全依靠肠胃消化母乳为生,此时一旦供乳不足,或乳汁较不洁,便出现拉稀死亡。第三个变化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母亲子宫内不仅温度恒定,而且安静、安全,一旦产出生在巢箱内,躺卧在垫草和毛的粗糙环境,又易受鼠、蚊蝇的骚扰,也是发病死亡的原因。当断乳后幼兔面临新的变化,由此吃乳为主要营养变为完全吃草料为主,但幼兔消化机能还不十分健全,且肠胃脆弱,一旦草料不适(如喂发霉草料),饲喂不当,容易拉稀死亡。而且还面临着又一次环境变化,由母子一起生活,到断奶后幼兔独立生活,失去保护,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幼兔,一旦受到刺激是容易发病的。仔兔、幼兔自身的生理机能较弱,对不良环境的适当能力较差,更缺乏对细菌、病毒、有害动物的抵抗能力,如果饲料品质不好,饲喂不当,环境不利,管理不细是很容易引起仔兔幼兔发病死亡的,必须重视每一个饲养管理环节。
问:既然应注意每一个环节,那么提高小兔成活应注意抓好哪些环节呢?
答:1、首先要保证参加配种母兔有良好膘情
在养兔生产中,不能单纯追求年产窝数和年产仔数,要视母兔膘情因地制宜确定年产窝数,最好在母兔膘情正常时才配种,否则会明显降低受胎率。如母兔满膘时体重为5000克,当体重恢复到4000-4500克时,才可配种。这样才能保证受孕和正常泌乳,母兔膘情很差时配种,会造成仔兔初生重下降、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及以后的受胎。母兔一旦怀孕,在体内有多个胎儿不断发育,怀孕20天后,胎儿迅速增长,直到出生,全窝仔兔可长到350-500克,全靠饲料满足营养需要。因此要加强母兔孕期的饲养管理,为初生仔兔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幼兔 白兔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