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其它类

次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养蚕的目的是多产优质蚕茧,增加收入,但因种种原因出现很多次茧,降低养蚕效益。因此提高上茧、减少次茧率是增加蚕农收入的重要技术环节。

  现将次茧产生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1.双宫茧
  是两头以上的熟蚕“合伙”做结的一粒茧,因丝头乱、丝质粗,难缫好丝,只能作为次茧收购。预防办法:选用方格簇、塑料折簇,方能作到一头熟蚕一个“作茧窝”;单位蔟具上投放的熟蚕不能太多,人为的逼迫熟蚕去挤作双宫茧;适熟上蔟,熟蚕不能过老。
  2.薄皮茧
  茧壳软绵,茧层疏松而薄,无法缫丝。预防措施:蚕期良桑饱食,多造丝,防止饥饿上蔟;蚕期防病,提高健康度,勿让蚕带病上蔟;及时拾取蚕蔟上的游蚕及落地熟蚕,清水淘洗后另上新蔟;防止蔟室温度偏高、湿度偏大,延长错过熟蚕盛吐丝时间。
  3.穿头茧
  茧一头或两头穿孔。预防办法是:蚕期作好防蝇工作,防止蝇蛆茧;蔟室防止高温多湿,熟蚕闷热而咬破茧壳钻出。
  4.污染茧
  分为外污染又称黄斑茧、内污染两种。预防对策:蔟中熟蚕茧壳形成后及时清除熟蚕粪尿、垫纸,保持蔟室适温干燥;蚕期防好蚕病,避免病害上蔟后死在茧壳内,尸体污液污染茧壳;采茧时轻采轻摊,防止摔伤蛹体,蛹液污染茧壳。
  5.柴印茧
  由蔟具材料太硬及上蔟太密造成。应避免用麦草、菜籽杆等硬材料作蔟具;按蔟具标准容量上熟蚕,不能偏密。
  6.毛脚茧
  预防对策是:蚕期防好病,不要病蚕上蔟,结茧后化不了蛹,而成病死毛脚茧;适时采茧,蔟室在目的温湿度保护下,春蚕7天,夏秋蚕6天左右,采样茧摇动听到清脆声表示已化蛹,或用剪刀将茧削口,见蛹体变成黄褐色,是采茧适期,否则就是毛脚茧。
  在采茧时,上茧、次茧分开摊放、交售,才能优质优价,次茧低价,严防采售混等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蚕茧 穿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