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其它类

我国獭兔养殖业的回顾与思考


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谷子林博士在第23届全国兔交会上的主题演讲

  编者按:有参会代表建议,谷子林老师讲的太好了,建议《中国兔业》应原原本本的刊登出来,不要精减。我们接受了代表的建议,原稿照登。

  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大会并与大家一起交流。初步了解,发现本次会议一些新的特点:新面孔多、大型养殖企业多、参与流通的老板多、省市代表多、相关产品多、参赛种兔多,即“六多”。说明我国獭兔养殖业蓬勃开展,大会广泛受到关注。

  王永祥主任要我在会议上讲讲。我作为一个从事家兔研究的科技人员,仅仅在养兔技术方面做了些工作。因此,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少,难免挂一漏万。我讲的题目是“我国獭兔养殖业的回顾与思考”,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一、獭兔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

  獭兔,作为普通肉兔的一个突变品种,尽管其面世仅仅八十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特殊的商品属性,较高的商品价值,因而备受消费者喜爱,迅速在世界很多国家饲养。

  追溯我国獭兔养殖的经历,起初是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传教士带入,后又从前苏联引进,但由于种种原因,均逐渐退化和自行消亡。1979年港商包起昌为支援家乡建设,从美国引进一批,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80年代初期,农业部和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相继从美国大量引进种兔,使獭兔在全国多个省市饲养。尽管市场多变,风波四起,但为我国獭兔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90年代以后,獭兔生产逐步步入商品生产轨道,我国一些企业相继从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引种,并利用这些遗传资源,进行獭兔品系的选育,使质量逐步提高,数量大幅度增加。难以统计,我国每年獭兔的饲养量和出栏量到底有多少,根据笔者的估算,近年年出栏约2000万只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免皮加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以往以原皮出口为主的格局。不仅可以通过加工增值增效,而且完成了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使獭兔产业化的雏形初现倪端。毫不夸张地讲,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獭兔养殖数量最多、皮张加工最多、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也可以这样讲,獭兔业是朝阳产业,獭兔的世界是中国的世界。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二、怎样看待波动的市场

  尽管我国獭兔业取得了斐然成就,但发展并不顺利,数次起伏波动,高潮低谷交替。使一些刚刚步入獭兔行业的人对于多变的獭兔市场感到困惑和迷茫:“怎么獭兔市场就像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呀?!”。

  自獭兔在我国养殖以来,无论是兔皮,还是活兔,其价格总是在起伏波动。如何看待市场波动?其波动有什么规律可循?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了解以上问题,对于每个从事獭兔行业的人而言,都是有益的。

  獭兔皮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对于养殖者来说,我们不能理想化奢望市场价格--永恒的平稳和持久的高价位运行,那是不存在。但是,频繁的大起大落也是不正常的,必然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根据几年獭兔及其皮张市场波动的状况,其基本规律是每3~5年一大变,1~2年一小变。而价格的波动有地区差、季节差等。

  地区差即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地区之间的价格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通和信息传递不畅通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目前我国的交通和信息事业较发达,较前些年比较,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地区差逐渐减少。但边远省份和欠发达地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依然存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主要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发育不同步造成的。

  季节差即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兔皮和活兔价格存在的差异。一方面受供求的制约,一方面受季节变化对兔皮质量影响的制约。一般来说,夏季皮张质量不如冬季,因此,价格存在冬高夏低的现象。

  我们可以回顾近5年獭兔皮市场的变化:

  2000年是獭兔皮火爆的一年,当年12月份达到最高峰,头路皮70元/张,然后2001年一路下滑,2002年春节前,大量商品兔皮上市,价格猛跌,头路皮最低达到28元/张。2002年春节过后,獭兔皮价格开始平稳上升,上半年头路皮价格基本保持在35/元左右。一直到2003年4月份,价格越过40元大关,并且逐步上升。到2004年5月份,头路皮已达到50元/张。但此后价格逐渐下降,至2005年上半年,市场萧条,价格低,皮货商对皮张质量要求苛刻。但是进入今年秋季之后,獭兔皮逐渐出现转机,优质兔皮有较高的价位,一般特、一级兔皮在45-55元之间,但质量较差的兔皮销路不畅,价格仍然很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兔皮 饲料 产业化 后代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