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开辟新药源
为了摸清我国中药资源家底,扩大药源和解决人民医疗用药问题,1960年前后,全国一些省、市,区就开展了调查工作,在这次中药资源调查的第一个时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四川医药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调查小组,深入西藏昌都等地区进行调查,发现了川贝母、胡黄连、冬虫夏草、大黄、雪莲花及鹿角等90种当地动物和植物药材,以及藏民习用的草药151种,采集标本341种。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一些地方性中药志、中药手册,如《四川中药志》、《陕西中药志》、《湖南药物志》、《江苏药材志》、《广西中药志》、《新疆药材》、《辽宁药材》、《青海药材》、《河南中药手册》、《湖北中药手册》、《甘肃中药手册》等,与此同时,出版了一些全国性专著,如《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中药志》、《药材学》等。
1970—1975年伴随着大规模的中草药群众活动,再次开展了全国性的中药资源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发掘民间中草药和单方、秘方、验方。为了总结中草药的治病经验,由卫生部、商业部、化学工业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展出全国开发利用的中草药1000多种,其中广西、云南、江苏、江西、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展出的品种最多,西藏、青海、四川、内蒙古、宁夏、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还展出不少民族药,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此次中药资源普查,发掘出民间使用的、确有疗效的中草药约3000多种,汇编了一些中草药书籍,如云南昆明市和思茅地区汇编的《民间常用中草药》收载药物600种;福建汇编的《福建中草药》,收载药物400种;广西汇编的《广西中草药》,收载药物;370种;山东汇编的《东中草药手册》,收载药物;364种;河北汇编的《河北中草药手册》,收载药物311种,还有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地、县编辑出版了一些中草药刊物。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编著了《全国中草药汇编》分上、下两册,共收载中草药2300种,收录动物和植物彩图1152幅,是反映全国中草药普查成果的主要著作。江苏新医学院收集全国有关中草药资料,汇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载药物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动物药740种、矿物药82种和加工产品172种,大大丰富了中药文献宝库。
过去中药店很少经营中草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地方的药材公司增添了经营中草药的品种,有的省、市还专门开设了中草药店,上海市药材公司为了群众需要在市区开设了“群力草药店”,专经营中草药;北京、天津等城市也都增加了经营中草药的品种,有的还单设了草药门市部。一些过去不常用的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十大功劳、鸡血藤、虎杖、穿心莲、千里光、金莲花、垂盆草等,也被收入药材公司经营目录,中医处方也增加了中草药品种,使中草药在防治疾病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在中药资源普查的同时,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对全国民族药也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17个单位合编成《中国民族药志》,收载民族药1200种,为民族医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2)中药材生产的迅速发展
1955年和1956年在商业部、卫生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领导下两次召开全国中药专业会议,对110种主要药材和236种一般药材的种植和采集进行了安排。同时,要求各地将中药材生产纳入农业规划,扩大药材生产;将林木药材纳入林业部门的造林规划,对野生药材的采集、猎取应制订保护措施,使其繁殖再生,永续利用;对资源稀少而药用又必不可少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药材要积极变野生为家种、家养,以扩大药源。1958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对中药材生产、供应的方针、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实行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方针;积极地有步骤地变野生动物和植物药材为家养、家种;在安排中药材生产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必须加强对中药材经营工作的指导。由此,中药材生产出现了新局面,药材种植面积从1952年的60万亩,增加到1957年的109万亩,增长81.6%,产量也增长15.7%。中药市场得到了初步整顿,药价稳中有降,中药供应有了一定缓和。
1)巩固和发展药材老产区,不断扩大新产区
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及植物药材的特性而形成的“地道药材”,经过医疗实践证明,多为质量优良而疗效显著的品种,为中医界和广大人民所信赖。据有关历史资料和当前经营的药材品种统计,我国著名的地道药材产地有:甘肃的岷县、宕昌(当归);四川的洪雅、石柱(黄连)、灌县、崇庆(川芎)、江油(附子);吉林的抚松、集安(人参);河南的武陟,温县(地黄、山药、牛膝、菊花);浙江的鄞县(贝母)、东阳(白芍);山西的平顺(党参);宁夏的中卫(枸杞子);江西的吉安(栀子);安徽的毫州(白芍、菊花);广东的阳春(砂仁)等:1949年后老产区的药材生产迅速恢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有很大提高。例如,甘肃的当归1957年收购仅525万公斤,而1985年收购量上升到1600万公斤,是1957年的3倍多;吉林的人参1957年的收购量为6.25万公斤,而1985年增长到120.38万公斤,是1957年的20倍;四川的川芎1957年收购190.49万公斤,而1985年收购量为516.07万公斤,增长2.71倍;河南温具、武陟的地黄1957年收购198.57万公斤,而1985年收购量为489.37万公斤,增长2.46倍;山东平邑的金银花1957年收购37.70万公斤,而1985年收购量为175万公斤,增长4;6倍;山西平顺的党参1957年收购24.97万公斤,而1985年收购量为44.31万公斤,增长1.77倍。近年来收购量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06-01-16/11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