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技术

对虾肌肉坏死病的防治


(1)病原 肌肉坏死病主要是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例如水温、盐度异常,溶解氧长时间不足,放养密度过大,或水域污染等,可能是应激反应后所出现的病症。 

  (2)症状 肌肉坏死病又称自发性肌肉坏死。对虾腹部肌肉尤其是腹部第四至第六节肌肉变成白浊色,不透明。严重病虾坏死区域迅速扩大到整个腹部,有的虾体伴有剧烈活动,不安地连续游动,或跃出水面,过10~30分钟后,游动减缓,直至静止不动,如持续时间长,可引起死亡。 

  (3)诊断 从病虾外部症状及分析,检测有关致病因素,一般可做出诊断。但寄生微孢子虫病和弧菌病也可能引起肌肉变白和不透明,所以对肌肉坏死的确诊应进行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避免误诊。 

  (4)流行情况 这种病在我国沿海养虾地区时有发生,通常发病率较低,一般在5%左右。流行季节为每年7~9月的高温期。疾病防治的虾类都可能患此病。 

  (5)防治 ①夏秋高温季节保持虾池高水位,防止暴雨后淡水大量进入虾池,降低盐度。 ②防止水源污染,保持水质优良和溶氧充足,放养密度勿过大。 ③投喂优质配合饲料,高温期不拉网捕捞,不要惊扰池虾。 ④发现病情后分析,判断和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致病因素,提高水位,改善环境条件,症状较轻和患病时间较短的病虾,4~6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坏死 四至 溶解氧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