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虾技术 > 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黑鳃病和烂鳃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但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及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在细菌性疾病中,尤以黑鳃病和烂鳃病常见,对养虾业影响很大。现笔者依据多年从事对虾疾病防治的实践,谈谈南美白对虾黑鳃病和烂鳃病的防治体会。

    一、黑鳃病和烂鳃病发生的原因

    1.不重视肥水和养水。

    有些养殖户在放苗前不注重肥水培藻,放苗后不重视养水,致使池水缺乏有益藻类,水体光合作用弱,溶解氧长期偏低,pH值不稳定,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积聚过多,从而损害对虾鳃部。另一方面,水质不稳定,致病菌容易繁殖,从而诱发黑鳃病和烂鳃病。

    2.肥水方法不当。

    有的养殖户肥水方法不当,单独使用某种化学肥料(无机肥)进行肥塘,造成肥力单一;有的则将多种化肥混合使用,但搭配不合理,造成某种肥力过盛(如氮磷比例失调等),从而导致蓝藻等不良藻类大量繁殖,甚至出现“水华”。这些有害藻类进行强烈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导致池水pH值过高,损害对虾鳃部。另外,水中过多的藻类颗粒随对虾呼吸进入鳃部积聚后,加速了黑鳃病和烂鳃病的发生。

    3.池塘底质和水质污染严重。

    在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排泄物的增多,以及残余饲料和老化,死亡的水生生物尸体的沉积,很容易造成池底恶化和水质的污染,致病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注意底质改良和水质净化,黑鳃病和烂鳃病就容易发生,尤其在夏天高温季节、有机污物高速分解时更易发生。

    4.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如果池水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则这些重金属离子就会经对虾体表或饲料进入体内,与体内主要酶类的氢硫基中的硫结合,成为难溶的硫醇盐类,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代谢。另外,鳃及体表的粘液会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蛋白质复合物,覆盖整个鳃和体表,以及充斥于鳃间隙中,影响鳃的呼吸机能,进而造成黑鳃和烂鳃。生产实践中较为多见的是铅中毒而引起的黑鳃和烂鳃。

    5.池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此种情况在夏季尤为多见。这两种物质均为血液毒,它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鳃部或直接作用于鳃部,损害其携氧功能,从而引起鳃组织缺氧坏死,甚至全身中毒死亡。

    6.饲料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

    如对虾长期投喂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的劣质饲料,也会诱发黑鳃病和烂鳃病。

    二、黑鳃病和烂鳃病的预防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关水产从业人员已达成一个共识,即虾病“以防为主”。因此,只有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才能减少对虾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养殖风险。现将我们在预防黑鳃病和烂鳃病方面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彻底做好池塘清理工作。

    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严格的消毒及除害工作,把有害病菌及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生物最大限度杀灭。对连续养殖南美白对虾三年以上,特别是有发病史的池塘,更应重新翻推、整理。放苗后要解决好池塘的排、进水工作,切断水源污染。

    2.遵循“养虾先养水”的原则。

    水是虾的直接生存环境,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将“肥水”与“稳水”工作做好。实践表明,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施用活菌微生物制剂,可以培养丰富有益藻类及菌类,增强水体造氧功能,分解和转化水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及对虾排泄物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调控养殖水环境。此外,根据生物的生存竞争规律,还可以利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去抑制致病菌,从而减少黑鳃和烂鳃的发生率。

    3.做好池塘的底质改良工作。

    在夏天高温季节,对虾排泄物、残余饲料以及其他腐朽的动植物尸体沉积于池底,会快速腐败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及吸收大量氧气,造成池塘底质恶化、水质污染、水体溶解氧偏低,严重影响对虾健康。因此,应定期施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对虾养殖环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藻类 饲料 溶解氧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