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花卉种子综合处理技术



1、种皮效应: 

①种皮不透水,导致休眠。如豆科植物的硬实。如蜀葵、三色旋花、月光花、三色牵牛、紫云英、羽扇豆、香豌豆等,脐部特性与透水性密切相关,脐部有“活门”,控制水分,当种子在潮湿下,“活门”关闭,水分不能进入,当处干燥条件下,“活门”开放,放出水汽。硬实的概念:一些种类的植物,由于种皮不透水不透气,使水分和空气不能进入种子内部,用温水浸种时,种子也难以吸水膨胀,种子始终处于休眠状态,这样的种子称硬实。可用用刻伤种皮的方法打破休眠。 

②种皮不透气:有些植物的种子,水分虽能进入种皮,但气体却难以进入,在含水量高的情况下,气体更难进入潮湿的种皮,又由于种子含水量高,呼吸旺盛,消耗O2放出CO2,前者(O2)不能进入,后者(CO2)不能排出,阻耐气体交换,影响种子内部的生物化学变化,和胚的生长,禾本科植物和棉子等种子的休眠,主要是这一原因造成的。 

③种皮的机械约束作用:如核桃、杏、桃、李、杨梅、椰子、泽泻、荠属、独行菜等由于种皮的机械约束力作用,使种胚不能向外生长,种子长期处于吸胀饱和状态,直至种皮得到干燥时,细胞壁胶体性质发生变化后,才能萌发。种皮坚韧、致密、或表面具有革质或蜡质的种子,往往容易限制种子的萌发而成为休眠的原因。 

2、抑制发芽物质存在:有些植物的果皮、胚乳、或胚部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存在,如酚类物质、氨、乙烯、氰化氢、有机酸等。近年的研究证明,主要的抑制物质是脱落酸(ABA)。在胚内的ABA含量和休眠的深度成正比。在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很高,随着休眠的解除,脱落酸的水平逐渐下降。如,红松种皮含有单宁,约5.5%,抑制种子发芽。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据报导,杨树种皮中有脱落酸存在,影响种子的萌发,在萌发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将脱落酸溶出后种子就能萌发。 
3、胚需要后熟: 

①生理后熟:种子的胚在还未完全成熟,在适宜的条件下,即使剥去种(果)皮,也不能萌发。这类种子一般需要在低温和潮湿的条件下经过几周至数月之后才能萌发生长。这种现象称生理后熟。如繁枝苋、菊、矮牵牛、香豌豆、四季樱草、三色堇、一品红、楼斗菜等,需将种子在低温下保存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发芽。一般林木的种子在采收后要在低温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经历一个冬季,到翌年春天才能发芽。如板栗、苹果等。 

②形态后熟:是有些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有些植物的种子如银杏、兰花冬青的种子在采收时,种子已表现出成熟的形态特征,但其胚尚未分化完善,种胚还很小,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完成器官分化(一般得4~5个月的后熟期)的现象称为形态后熟。此类植物还有:毛茛、水曲柳、白蜡树、野蔷薇、冬青、卫矛等。种子萌发需要严格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空气等。如大岩桐的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4℃,一般盆播时还要覆盖塑料膜以保持盆土的湿度。对于休眠期长的种子或休眠期不一致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打破休眠,否则种子发芽不整齐。 

五、种子催芽:种子摧芽是解除种子休眠和促进种子发芽的措施,通过摧芽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适时出土,出土整齐,提高发芽率和提高成苗率,减少播量,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1、种子发芽的条件: 

⑴水分:种子必须吸收一定量的水分才能萌发。水分是发芽的首要条件,只要有了水分,才能使种子膨胀,种皮破裂,使种子内的水解酶类激活,从而使种子内部的贮藏性物质转化为结构物质,供种子萌发之用。 

⑵温度: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很大,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作用,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种子萌发也有“三基点”温度。即最高、最低、和最适温度。种子在最高和最低温度范围之外容易失去发芽力,高温使种子变性,过低温度使种子遭受冻害。最适温度不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温度高生长发育快,但幼苗细弱。而在幼苗生长发育健壮时的温度,称最适温度。 

①变温处理种子,可以激发种子内水解酶的活性,有利于种子内营养物质的转化,使贮藏性物质转化为结构性物质;变温还可使种皮因胀缩而破裂,利于种子的气体交换,促进萌发。 

②变温处理种球:球茎类花卉用变温处理种球,可以促进球茎类花卉的花芽分化,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健壮,茎叶生长健壮,还可以调控开花期。如唐菖蒲子球栽植前2天,用32℃水浸种,去掉漂浮球,然后用53~55℃的药液(100g苯菌特+180g克菌丹)浸种30分钟,用凉水冲洗10分,2~4℃备用;要使郁金香在12月开花,在6月收获后,置34℃条件下1周,然后放在17~20℃的条件下促进花芽分化,直到8月中、下旬,把温度改为7~9℃的条件下贮藏6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技术 种子 处理 拌种 休眠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