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花卉种子综合处理技术




⑶浸种摧芽:浸种的关键技术首先为水温,可以根据种皮的厚薄,种子的含水量高低确定水温,硬实可采用逐次增温浸种的方法。种子和水的比例以1:3为宜;浸种时间,根据种子大小、内含物而定。一般种皮坚硬透水性差的种类时间可长些,并注意换水。 

①冷水浸种:要求1~2天换一次水,种子坚硬过大的,可用冷水浸种。浸种前可用开水烫种子,并不断搅拌,防止烫伤种子。苦楝浸种5~6天,核桃7~8天,刺槐2~3天,桑树0.5~1天。 

②热水浸种:一般水温在40~45℃时浸种一天,黑松可达白芽期赤松达红芽油松要经3~4天才能达红芽,落叶松要2天,侧柏要1天。在水温为60~70℃时,可先用开水,把种子倒入开水中,且边拌边倒,直到60~70℃时,如果搅拌10分钟温度还降不下来时,可以加凉水。经常检查,如果第二天种子仍为吸胀,可以把种子取出,用60~70℃水浸种。 
③催芽:常用生豆芽法,和混沙层积催芽法。 

⑷层积催芽:层积摧芽即在一定的时间里,把种子与湿润物混合或分层放置,促进其达到发芽程度的方法。通过层积摧芽,可解除休眠;在层积摧芽过程中,使种胚经历一个类似春化作用的阶段,为发芽做好准备;整个摧芽过程,新陈代谢的总方向和过程与发芽是一致的。层积催芽的温度:大多数林木的种子都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0~10℃),适温2~5℃;常用间层物提供水分,湿度为饱和含水量的60%为宜。要有适宜的通气条件。 

①高温层积催芽:例如:香雪兰花原基是在种球萌发后才分化,因此休眠期的长短影响开花的时间,将挖起的种球贮藏在28~31℃的条件下经10~13周,栽植时就可以迅速出芽。贮藏在13℃的条件下出现蛹化球,休眠期可达8个月。银杏、冬青、浙贝母、棕榈、人参、毛茛等,可以在15~20℃下贮藏,数周至数月。 

②低温层积催芽:0~5℃。三叶草、苹果、梨等可用这种方法。种粒较大的种子如板栗、桃、核桃、红松等,将种子与湿沙混合分层埋藏于坑中,或混沙放于木箱中或花盆中埋于地下,坑中竖草把,以利通风,混沙量不少于种子的三倍;要经常检查,当有40-50%的种子开始裂嘴时即可取出播种。如果种子还没有裂嘴时,则可将种子转移到室内温度高的地方沙藏,促进萌动后播种。 
③变温层积催芽:唐菖蒲、郁金香、大理花、美人蕉等的种球。可以用变温处理促进花芽分化。 
一、种子清选:种子处理是实现花卉的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清选是为清除种子中的夹杂物,如鳞片、果皮、果柄、枝叶、碎片、瘪粒、病粒、土粒、其它种类的种子等,以便于播种的顺利进行。一般少量种子可用手选。种子量比较多时可用风选、筛选和水选。 
1、风选:适用于中小粒种子,利用风、簸箕或簸扬机净种。少量种子可用簸箕扬去杂物。 

2、筛选:用不同大小孔径的筛子,将大于小于种子的夹杂物除去,再用其它方法将与种子大小等同的杂物除去。筛选可以清除一部分小粒的杂质,还可以用不同筛孔的筛子把不同大小的种粒分级。由于种子的大小不同种子的发芽出苗能力不同,幼苗的生长势也不同。种子分级播种,即把大小一致的种子分别播种,可保证花卉的幼苗发芽出苗整齐,生长势一致,便于管理。实践证明,在同一来源的种子中,种子粒越大越重者,幼苗越健壮,苗木的素质越好。将同级的种子进行播种,出苗的速度整齐一致,苗木的生长发育均匀,分化现象少。不合格率降低,对生产的意义很大。分级工作通常与净种同时进行,亦可采用风选、筛选及粒选方法等进行。 

3、水选:一般使用于大而重的种子,如栎类、豆科植物的种子,利用水的浮力,使杂物及空瘪种子漂出,饱满的种子留于下面。水选一般用盐水或黄泥水。水的比重为1.1~1.25克/cm3,把漂浮在上面的瘪粒和杂质捞出。水选后可进行浸种。水选后不能曝晒,要荫干。水选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种子消毒:种子消毒常用杀菌剂、杀虫剂、及杀菌与杀虫混剂处理等。其作用为: 
①防治系统性病害的传播流行; 
②预防烂种和秧苗枯萎病; 
③促进发芽; 
④预防贮藏性病害; 
⑤防治土传性病害等等。 
其目的在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苗生长,缩短育苗期限,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1、物理消毒法:种子消毒的方法有物理法如日光曝晒、紫外光照射、温汤浸种等。日光曝晒仅适于哪些在日光曝晒下不易丧失发芽率的花卉种子。温汤浸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中就有用热水浸种稻谷的记载。Baker(1947)也提出用温汤浸种法防治园艺植物猝倒病,Winter(1994)也提及此法防治小麦病害。温汤浸种一般水温为40~45℃左右,浸种1天。该方法适于黑松、侧柏、苦楝、油松、落叶松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技术 种子 处理 拌种 休眠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