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机械化为大豆产业铺就光明前程


王晓宇

曾经,大豆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我国对植物油脂和动物饲料的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大豆的需求也随之迅速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大豆进口从1995年开始增加,2000年突然放大,从1999年的432万吨猛增到1042万吨,此后中国大豆的进口量一路放量攀升,事实上中国大豆产业正在面临着一场“四面楚歌、身陷困境”的危机。由于目前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低,劳动需求量大,收益差,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大豆的种植面积被其他农作物抢占。促进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关键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而发展全程机械化,无疑是大豆产业突围的一个重要选择。

内蒙古莫旗:农机化为“大豆之乡”锦上添花

微风拂过,黑土地上的大豆茎叶随风摇曳,嫩绿的叶子下露出一串串饱满的豆荚。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奎勒河镇,上万亩大豆田内阡陌纵横,却看不到一个劳作的农人。“我们这里的大豆种植早就开始机械化了,以前全家出动种大豆的景象再也见不到了。”奎勒河镇富强村村支书张宝成告诉记者。

莫旗是中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是较早进入农耕文明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文献记载,达斡尔族在19世纪中叶以后就开始在莫旗大面积种植大豆,已有百余年大豆种植历史。莫旗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交汇地带,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大豆生长。近年来,莫旗的大豆种植现代化水平日渐提高,年产大豆超过7.5亿公斤,以县为单位大豆产量居中国之首,有“大豆之乡”的美誉。

张宝成还上初中的时候,就被父母带到田里帮忙种大豆。“小时候,我和父亲、家里的叔叔大爷,5个人排成一列播种,一天只能种7亩地。”张宝成回忆道。随着我国大中型农机具开始在农村普及使用,张宝成感受着农机化给家乡大豆种植带来的变化。“从2000年到现在,随着先进农机的使用,家乡的大豆种植经历了三次升级。”张宝成介绍道,2000年,莫旗的大豆播种开始广泛使用小型农机。拖拉机牵引着小型播种机,一次性可以完成施肥、播种、填土等多道工序,一天能播种近50亩;2007年,张宝成家购入了四行精量播种机,每天的播种面积提升到150亩;2011年,张宝成联合4户村民成立了种植合作社,为村里的土地进行农机作业服务。随着入股合作社的农户越来越多,以往的农机满足不了大面积土地的播种需求,合作社引进了气吸式播种机,一天可以播种800亩。现代化的机耕生产吸引着更多农户参与,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100户,土地3.6万亩,年产大豆7000吨。

“合作社不仅是土地的联合,还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联合。”张宝成说,他们成立了农资经营公司,负责经销种子、化肥、农药,还成立了粮贸公司,进行大豆收购、加工、销售。

现在,在“大豆之乡”莫旗,除了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机械化种植的大豆田,还有在庄园中订单式种植的大豆。尼尔基镇西博荣村农民沃梅参加了莫旗的“豆地租”智慧农业项目,家里的大豆田被一位来自北京的消费者认领,在农业技术员指导下,她按照绿色有机的标准种植大豆,消费者可通过视频观看大豆播种、田间管理等情况。

沃梅每天仔细照料着田间的大豆,等到9月下旬大豆收获后,她将把大豆用真空包装,发给北京的消费者。她说,大豆不仅是农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村里正围绕大豆产品打造农家游,希望下订单的消费者以后能亲自到大豆田里看看。

黑龙江伊春:机械化成就“黄豆大王”

时值秋季,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职工梁孝国种植的黄豆丰收已成定局,一家人难掩即将喜迎丰收的喜悦,幸福的笑声一直回荡在院子里。“以前我家是过年乐呵,现在是天天高兴,辛苦点但每年能有几十万的收入,家里人都高兴,这日子有奔头!”梁孝国喜不自禁。

再看他家的大院,俨然是一个农业机械展览大院:播种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8台,联合收割机……梁孝国告诉记者,这些年他购买农业机械已超过40万元。高投入也有高回报,“去年秋天,我们一次就卖给吉林的粮商300多麻袋黄豆,12万元货款顺利入账。”回忆起去年的好收成,梁孝国仍旧难掩兴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黄豆 土地 整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