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再生稻的“春天”要机械化滋润


王晓宇

3月底,在河南省罗山县周党镇莲花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包乃勇对农机人员现场讲解再生稻的育秧技术和插秧机的性能、特征。在合作社的育秧基地内,二十多个塑料育秧大棚内一行行、一排排无土基质育好的秧苗盘郁郁葱葱,长势良好。据了解,莲花农机合作社育秧基地的秧苗全部是为再生稻培育的。那么,什么是再生稻?再生稻与一般水稻有什么不同?机械化在再生稻的生产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再生稻怎么火起来了?

再生稻,就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的稻桩,采用适宜肥水管理技术,使稻桩节位腋芽萌发,长成再生禾苗,抽穗成熟的水稻。“研究表明,所有的水稻都有再生能力。”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层林说。据了解,在我国,再生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只不过,历史上,往往将再生稻视为一种自生、自长,有则收、无则丢的“意外”收获物,没有将其列为正规的栽培技术加以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南方适宜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再生稻。不过,受品种及生产条件限制,再生稻种植没有形成气候,也没有被相关方面所重视。

与“两种两收”的水稻相比,再生稻栽培不需再重新播种、育秧和插秧,也不需耕犁耙田,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成本低,只需60多天就能收获250—300公斤优质稻谷。“两种两收双季稻的早稻亩产400—450公斤,晚稻亩产500—550公斤,合计亩产900—1000公斤;而头季稻加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杂交中稻,头季亩产650—700公斤,再生稻亩产250—300公斤,合计亩产也能达到900—1000公斤。”肖层林介绍道,“当前,农民对双季稻的种植意愿不足,导致部分双季稻重点产区的双季稻面积大幅减少。双季稻种植季节紧、成本高,尤其在7月上、中旬出现‘双抢’农忙阶段,任务重、天气热、请工难度大。有了再生稻之后,这些局面大为改善。”

除此之外,再生稻种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当前,较为普遍的水稻种植模式包括双季稻(早稻连作晚稻)、中稻和中稻蓄留再生稻(即再生稻)等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较,水稻再生季只施用农药1—2次,肥料用量比一季水稻少,按全年每生产1000公斤稻谷所消耗的农药和肥料用量以及能耗进行比较,再生稻比其他生产模式显著降低。扩大再生稻可利于减少滥用农药和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种粮意愿不高、发展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再生稻的优势使得它在双季稻种植区火了起来。据统计,我国南方九省份再生稻种植面积1100万亩、再生季平均亩产仅为136公斤。业内专家估计,我国南方稻作区1.6亿亩稻田,其中有5000万亩适宜推广再生稻,若能大面积突破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每年可为国家增产稻谷200亿公斤,这对仅占世界耕地7%,占世界人口22%的我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在我国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已经将推广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作为重点。据了解,福建省再生稻每年收获面积80万亩,机插机收约占30%,其中,沙县全县再生稻年推广2万亩,机插机收占25%;尤溪县的再生稻已占全县32%的播种面积,生产稻谷占全县45%。湖北省再生稻生产区域生态条件好,该省大部分水稻种植地区的光、热条件均适合再生稻生产。其中,在江汉平原生态适宜区,以荆州市和天门、潜江、仙桃为主,具有再生稻生产潜力的面积约为250万亩;在鄂东、鄂东南生态适宜区,以黄冈、咸宁、黄石、武汉、孝感为主,再生稻生产潜力的面积可达到300万亩。由此可见,再生稻生产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机艺融合可破解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难关

开发再生稻生产的巨大潜力离不开全程机械化。“再生稻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轻简高效型栽培的稻作模式,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米质优、省种省工、降低成本、助农增收等优点。推广这种稻作模式关键在于突破其全程机械化生产。”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大洲表示。

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作业主要包括,头季稻机械化耕田和插秧、头季和再生季的病虫害机器喷药防治、两次成熟期的机械化收割。尤其是插秧、收割的机械化操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再生稻农事操作难题,而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民种植再生稻轻简高效。同时,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和生长要求决定了只有通过机械化作业才能提高和保证再生稻的产能与品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双季稻 品种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