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澜沧模式为农机精准扶贫探索出路


贫困地区产品的后期加工及之后的销售渠道同样是脱贫致富过程的重要一环,杨敏丽教授介绍,“贫困地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大多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50%以下,有的甚至不到30%,产后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就更低,普遍在10%以下。在早晚稻收获季节,这些地区大多处于雨季,如果不能及时烘干,极易滋生黄曲毒素,产生霉变,粮食数量、质量、品质甚至是人类健康均受到威胁,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对于经济作物而言,产后初加工也是提升其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这些地区使用的收获后处理机械进行扶持,力求通过加工方式、加工手段的改变,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助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收入的增加。”

农业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渠道,不立足于产业的农业扶贫举措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基不牢靠,农机扶贫要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调动全行业的力量。立足贫困地区发展实际,持续用力帮扶,努力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三七 蔬菜大棚 施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