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典型交流发言摘要


第二,坚持多层次推进,确保技术到位。一是加强示范引导。针对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省农机局组织开展了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主题的“补短板”系列活动,先后召开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机械化、机务管理和“三秋”机械化生产系列现场观摩会,重点展示演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个环节的新技术新装备,全省各地共举办相关活动超过500场次。二是加强机艺融合。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领衔的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工作。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就作物周年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串联、组装和集成等进行培训,引导各地逐步形成完整配套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三是加强督查指导。组织专家组开展“技术巡诊”活动,分3个组赴15个首批示范县开展技术巡诊。强化督促检查,去年12月,组织开展了示范县中期检查活动,掌握各示范县中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从检查结果看,首批示范县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目标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前,第二批18个示范县项目申报正在有序进行。

第三,坚持多要素聚集,激发主体活力。一是着力加强机制创新。各地充分发挥农机服务主体机具、技术、人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出许多好的经营模式,大力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全托管等服务,改变过去的单一服务内容,向耕、种、收、秸秆还田、植保、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转变。二是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引导农机合作社强化制度建设、民主管理、作业质量、安全生产等工作,促进了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2016年,全省共创建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5家,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9家。三是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省级财政安排2500万元扶持200个合作社机库、50个维修点建设,促进了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首次召开了全省农机机务管理现场会,加强机务管理操作规范及流程课题研究。加强农机合作社维修能力建设,积极拓展“企社共建”内涵。举办农机合作社维修人员培训班,加强动手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浙江: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机器换人”

近年来,浙江省在农业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坚持以“两全两高”为方向,以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农业“机器换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鲜明特征的发展路子,成为创建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围绕农业部加快推进“机器换人”的部署,浙江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突破。

一是加强研发创新,增加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业“机器换人”有机换。依托浙江省农机企业、大学院校等农机科研资源较多的优势,结合农业产业和农民实际需求,切实抓好方向指引和牵线搭桥工作,有效提升了农机研发创新能力和水平。并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首批提出56个研发产品,其中填补空白类29个、拓展功能和提升性能类27个,率先建立起农机产品科研导向目录制度,为农机研发创新指明了方向。积极搭建农机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平台,将各方面资源力量拧成一股绳,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除每年定期举办农机科技协同创新对接活动外,还相继组建了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研究院、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并在永康、路桥等农机装备制造主县建立了农机科技协同创新基地。

二是加强政策创设,支持农机科技研发应用,保障农业“机器换人”有钱换。浙江省把政策作为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的关键因素,积极争取支持,研究创设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农机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政策、两专项”。“两政策”即争取农业部支持将浙江省列为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省,该省创新出台农机新产品补贴政策,并先行将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等3个品目列入中央新产品补贴范围,将食用菌机械等5个品目列入省级新产品补贴范围,支持农机新产品推广应用;通过研究创新出台农机报废补偿政策,并先行将拖拉机纳入报废补偿范围,支持报废淘汰老旧、高耗能农业机械。“两专项”即设立农机化促进工程财政专项,支持重点高新农机产品引进和试验示范;设立农业装备科研专项,支持重点高新农机产品科研开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整地 综合利用 强化 玉米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