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典型交流发言摘要


第三,强化依法管理,推进业务规范化建设。一是完善农机安全地方法规体系,《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广西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广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六个地方法规规章制度。二是强化业务培训,近年来,广西农机局共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2000多人次。三是积极推进业务规范化建设,广西农机局认真贯彻农业部42、43号令及相关规定,印发《广西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等三个规范。研发使用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管理系统和农机安全违法处理系统,实现全区联网办理业务和手机终端查询处理。

第四,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一是完善农机事故应急预案,2016年广西区、市、县、乡、村完成了对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和备案工作。二是抓好应急预案演练示范,各区、市、县每年举办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南宁、来宾等由市政府组织举办,县、乡政府分管领导观摩。三是成功承办2016年全国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广西自治区、南宁市和邕宁区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县、乡、村有效联动,现场指挥果断有序,事故勘察程序规范,参演单位配合密切、整体作战能力突出;首次动用警用航空直升机及时有效施救,探索了山区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新模式,得到了农业部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

陕西:抓住机遇 创新实干 促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

陕西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一直将促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省农机部门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实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田,通过秸秆还田、饲草加工、资源化回收利用等,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模式。截至2016年底,全省拥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24万台,年加工饲草能力达到1000万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3050万亩,利用率达81%以上,其中,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和禁烧区利用率达到96%以上。

陕西省政府历年来坚持把秸秆综合利用列为保护大气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省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示范田建设、合作社扶持、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以及演示宣传培训。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召开现场演示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2013年起,陕西对秸秆粉碎还田、饲草加工、捡拾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增加了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的保有量,以机具保面积。西安、宝鸡、汉中等市也出台政策,根据地区特点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进行累加补贴,此举大大降低了农民购机的经济压力,进一步激活了群众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热情。此外,各地市还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把秸秆利用与禁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县、乡、村、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树立“不敢烧”“不愿烧”和“舍不得烧”的意识。采取行政推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西安、宝鸡、咸阳等市基本实现“零焚烧”的目标。

经过研究发现,若要利用好被遗忘和废弃的秸秆,实现“变废为宝”,机械和技术是关键。陕西省农机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大胆探索,联合攻关,点上示范,面上推广,针对不同利用方式,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具体体现在,研发引进的带状旋耕施肥播种机、防缠绕播种机等,成功解决了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地块作业中通过性差的问题;积极推广联合收割机装配秸秆切碎装置,实现了小麦收割后秸秆即时粉碎并均匀铺撒;积极推广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技术,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进行打捆收集利用。

同时,陕西省农机局还组织编写并发布了《陕西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规范》,规定:在关中,以建立示范田、扶持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主推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玉米硬茬播种、带状旋耕施肥播种、秸秆还田和饲草加工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小麦机收+麦秆捡拾或还田+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在陕南,主推小麦秸秆还田、旋耕整地、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油菜秸秆还田后水稻机插秧等机械化技术,推广“油菜、小麦机收+秸秆还田+整地+机插秧技术”模式,开展稻草编织等初加工利用;在陕北,主推秸秆收贮+机械揉搓加工的饲草化黄贮干贮利用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整地 综合利用 强化 玉米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