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金娟
“农机扶贫有很大的空间,大有可为。”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此表示。
丘陵山区是农机扶贫重点范小建告诉记者,我国贫困地区大部分是在山区及丘陵地带,这些地方对小型、简易、灵活的农业机械需求旺盛。“我去贵州的一个山区调研,那里的葡萄种植坡度超过了45度,大棚一直沿这个山坡种上去,当老百姓采摘的时候,运输就成了很大问题,稍不注意,葡萄就成了葡萄汁儿,但那里的老百姓就把筐挂在溜索上进行运输,这种简易的运输方式是老百姓的土办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想如果能够有更好更快捷更安全的机械进行操作,将会更省力,更有效率。”
范小建还关注贫困山区农机的基础设施问题。“农村自然村都通路不现实,行政村也是具备条件的才能通路,村里到田地里的机耕道就更难了。”他举了一个例子,“我去广西调研,问蔗农,过去不种甘蔗,为啥现在种了,蔗农就告诉我说,现在这里的机耕道修好了,便于农机服务了,我们也就轻松很多了,也就愿意种甘蔗了。”
高原捡拾车事小作用大范小建告诉记者,农机扶贫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准需求,有的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帮扶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举了一个高原捡拾车的例子,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在青藏高原捡拾牦牛粪的机器。在藏区,随处可以看到牦牛粪的身影:有放在山坡上晒干的牦牛粪饼,有放在自家房顶上面储存的,有作为建筑材料垒成牛粪墙,还有专门码在屋子前面作为一种财富炫耀来展示的。牦牛粪是藏族人心目中的宝贝,是日常所用主要燃料的来源。以前在青藏高原上,一直是妇女人工拾粪、背篼背粪,每天劳作2小时以上,单次平均负重超过20公斤,耗费体力不说,还会对妇女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考虑到在短时期内还不能改变牦牛粪作为牧民燃料的情况下,中国农业大学组成的师生创新团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探索,从无到有,研发出了适合青藏高原牧民使用的高原捡拾车。高原捡拾车通过模仿手工捡拾动作,能够轻松完成“脚踏踏杆—叉拾牛粪—抛粪入车”的捡拾过程,不仅降低了青藏高原地区妇女的劳动强度,而且将她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妇女的生活和劳作方式,为脱贫创造了条件。并且,高原捡拾车不用充电,无需耗油,简易节能,人人能学。
范小建说,别看高原捡拾车是个小事物,但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为此,我今年的提案是与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及另外20几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的,主题是关于请国家关注并支持高原牛粪捡拾车推广的问题。希望高原捡拾车能够进行技术鉴定。我们也希望高原捡拾车能够享受到国家的农机补贴,同时在扶贫政策上,让更多的牧民能够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7-3-14/nj_7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