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见德思齐 唤醒中国“农机工匠”


 

培养智能农机操控者

Ulrich Lossie(德国农业技术学院)

现代农机涉及计算机操控等先进技术,农机维修也变得更加复杂,从前一把榔头、一个改锥修农机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德国的技术工人、维修工人都要先接受2-4年的专业培训方可上岗。

学习的内容包括:智能管理。自动控制系统在德国广泛应用,所有农机都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操控,通过使用这种智能化农机操作系统,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农场会降低4%—10%的经营费用。机具上的GPS定位系统,在晚上没有任何光线的情况下,可以将定位做到和白天一样精确,从而实现1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

智能施肥。在施肥系统优化上,要根据每种农作物和地块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智能化施肥。要充分使用畜牧场里的有机肥料,把它综合利用到整个施肥体系中,在这之前,农场管理人员要在计算机上面进行程序编程和优化设计,锁定深度,通过相应的农机,按照计算机设定的程序进行施肥,比如在15cm的深度我们可以先施有机肥料,然后在上面再施用其他肥料,从整体上,通过最合理的施肥方式,改善土壤性能,提高产量。

智能传感用药。通过传感器了解到土地和植物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农药喷洒,不再按照平均水平进行施肥或者喷洒农药,而是运用传感器精确地了解到“这一地块和植物到底需要多少药量”。在此过程中,精确度提高了,农药使用的效率也提高了。这种方式我们还可以继续深化,通过电子扫描仪对土壤进行扫描,结果自动绘制成图表,我们具体需要哪种农药、需要多少都可以被精确计算出来。

智能监控。使用计算机的农机监控系统,远程了解农机运转情况,意味着管理员从办公室就可以知道,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喷药机、施肥机是否存在运转不良问题,甚至连剩下的油料能用多久都可以被准确测算。一旦机器发生故障,管理员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安排技术工人去维修,减少了时间成本。

智能数据处理,结算作业金额。农机作业的数据和客户情况会被储存在电脑,根据作业量,自动结算出作业费用总额,然后制定发票寄给客户。我们在乌克兰做了一个示范项目,做了一到两年的示范工作。大概有一百公顷的农田,按照以上智能化模式运作,收效很好。

智能体系打造成功后,降低了成本,节约了生产资料和时间,整个流程变得更加合理和高效。今后的发展趋势机手或将不再操纵简单的农机设备,取而代之的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程序编制,通过操控机器人完成耕作。

 

学校、农场无缝对接 德国“农机工匠”需终身学习

Hartmut Matthes(CLAAS培训部主任)

想要来CLAAS中央学院接受培训,机手们必须接受过基础教育,才能知道怎么来保养、维修农机。从初级、中级到高级,要达到专业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终身学习的过程。

德国的教育体系与中国非常像。孩子一到四年级,6—10岁的时候,接受小学教育;五到十年级,10—16岁的时候,接受初中教育;十到十三年级,16—19岁,接受高中教育;还有更高级的大专教育,这就是年轻人要经过教育的过程。可能他们并不会接受所有过程教育,但一定会接受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些教育之后,他们可以决定是只读高中就够了,还是继续读大学,或者直接去接受职业教育。

在接受职业培训的时候,公立学校和企业之间是有联系的。学生在两年半或三年半的学习过程中,每周有3—4天要到农场实习,指导员会教授他们最新的农机操作技术,并要求他们真正帮助农民解决农机具方面的问题。学生可以选择每周几天在一个地方学习,或者是完全脱产、集中学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农机学校送到农民当中去,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给农民提供了服务,一方面也了解了农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循环过程,也是作物生产的过程,包括耕作、播种、施肥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参与整个过程的人,必须了解结构学的知识、土壤学的知识、机械化的知识和农间管理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进行真正好的农业生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拖拉机 农机具 数据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