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两会代表委员谈农机化供给侧改革


针对供给侧改革,龙头企业中国一拖集团给出了自己的改革之道:坚持品质提升和创新驱动。通过积极开展质量对标活动,掌握并运用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持续优化制造工艺,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制定并实施品质提升计划,确保产品可靠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掌握技术密集型高端农机产品及其制造技术,重点包括动力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拖拉机、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高效能联合收获机械等。

中联重科目前可提供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从耕、种、管、收等全过程的成套装备和解决方案,同时扩展到了木耳、枸杞等经济作物的烘干设备。目前已完成甘蔗、油菜等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下一步的重点是扩展牧草、土豆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雷沃重工则积极构筑和完善全球创新研发体系,并早在2011年成立欧洲研发中心以加强拖拉机、大喂入量谷物收获机和大型农机具的研发,目前在中高端农机技术领域可以比肩世界水平。

知识产权保护是补齐农机科技创新短板最重要的一颗螺丝

应该说,各大农机展会本应是企业展示自身研发实力和科技水准的重要场合,但实际上,人们在展会上却很难看到企业真正有科技创新点的新品。有国内农机企业向记者表示,“新研发的产品怎么可能放到展会上去?研发不易、模仿却简单得很,我厂的产品还没正式推出,那边的山寨机已经开始销售了。”

由此可见,业内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乱象感到担忧和恐惧。张桃林曾透露,目前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知识产权是经不起考验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对创新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柯炳生也对此表达了担忧,“一个创新产品出来后,山寨者蜂拥而至,创新者无可奈何。”

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产品的供给将面临很大困境,农机化供给侧改革也必然困难重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卢绍杰在提案中提出,要以知识产权为重点,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记者观察:

供给侧改革是农机企业的自我革命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首提供给侧改革,今年“去产能”被列为经济工作五大任务的首位,足见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核心地位,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而对于农机化供给侧来说,改革之事其实早已箭在弦上。

近几年,农机化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如何体面地种好地”的问题,但作业水平“两高两低”,即种植业高,养殖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低,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装备结构“三多三少”,即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区域发展“三快三慢”,即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痛点”,体现出的是低端农机产能过剩,中高端、精细化产品供给乏力。

而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中央调控上从调整农机购置补贴结构来添薪加火,提供政策扶持和导向,推动产业升级外,就是要依靠农机化供给侧改革。说到底,改革的落脚点还是农机制造企业,突破点还是创新驱动。

“十三五”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拓展、升级”的窗口期。

农业部门一直鼓励我国农业携农机一起组团式地走出去,而事实是,在质量不够过硬、科技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我国农机走出去的脚步仅仅局限在东南亚地区和部分非洲国家,而迎进来的则是约翰迪尔、凯斯等国际农机巨头的“攻城略地”。

走过农机化飞速发展时期,有一些企业提前嗅到来自需求侧的变化,开始在供给侧发力,一方面积极“瘦身”主动淘汰已经饱和的或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低效能农机产品;另一方面努力“进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研投入,将更多高端智能、质量优异的农机产品推出市场、占领市场甚至走向国际。

另一些农机企业还浸淫在“农机化发展黄金十年”的美梦中不肯醒来,希望依靠国家补贴政策和农民最原始的刚性需求,将低效率、低质量的产品销往市场,这些企业如果不立即调转船头,主动求新求变,那么一睁眼便会难以承受结构性调整的残酷现实,无疑会在这一轮轰轰烈烈的去产能、去库存的改革大浪中承受剧痛。目前来看,缓解改革阵痛最好的“止痛药”就是做好“加减乘除”:加,填补市场空白,增加中高端产品研发;减,中低端饱和产品;乘,将创新研发高倍加速;除,将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阻碍改革进程的选项快速清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经济作物 玉米 甘蔗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