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十年,北京农机化实现大踏步跨越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北京农机化蓬勃发展的十年,在国家和北京市政府一系列强化农机化发展政策措施的支持鼓励下,京郊的农机化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正在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

购机补贴:带动新型机具增加 转变装备结构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京郊农机化发展明显加快,农机化薄弱环节得到有效完善,农机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老弱病残”农机“唱主角”的问题明显得到扭转,新型、高质量的农机具不断增加,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实现了老旧农机向新型农机的转变。

北京市农机管理部门曾经对全市主要种植业机械做过调查,老旧农业机械所占数量较大。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一些新型机械在北京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北京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共有7758台,其中2005年以来补贴的约3300台,占42%;小麦联合收割机有1274台,其中2005年以来补贴的有231台,占18%;玉米收获机有893台,其中2005年以来补贴的有807台,占90%,基本得到了彻底更新。

如今,北京市适应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农机装备结构呈现出由粮食生产为主向以设施、畜牧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方向转变。微耕机由2002年的1574台增加到2011年的1.5万台,是2002年的10倍;日光温室卷帘机由2006年的4183台增加到2011年的3.2万台,是2006年的7.8倍,微耕机、卷帘机等机械在设施农业中普遍得到应用;加快了对设施农业新型设备的试验研究,试验示范了工厂化育苗设备、声频助长、智能控制等设施农业发展急需的装备和技术,基本建立了设施农业作业全过程机械化作业体系,适应了设施农业及蔬菜等产业的发展需求。鸡鸭饲养设备、智能养猪设备、饲料搅拌车、全自动水质监测设备、水处理净化设备等新型畜牧、水产养殖设备不断增加,提高了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果蔬保鲜库、果蔬加工成套设备、食用菌生产成套设备等新型现代农业生产、贮藏和加工设备不断引进和应用,使北京市农机化呈现出粮食、蔬菜、畜牧、水产各业全方位发展、生产环节与产后加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高了农机为大农业服务的能力。2011年用于购置设施农业装备的补贴资金达6047万元,占补贴资金量的比重达到了45%;用于畜牧水产养殖的补贴资金达1079万元,占补贴资金量的比重达到了8%,两项合计超过了50%。

 

                             TMR饲料搅拌车

 

农机推广:主推节能技术和装备

2011年北京市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1.52%、68.6%和50.3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基本达到100%;玉米机耕、机播水平分别达到98%和96.3%,机收面积占可机收面积的75%,2012年预计机收面积占可机收面积的比例突破80%,玉米机收——这个制约北京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瓶颈”被彻底打破,北京市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实现了粮食生产从以人畜力为主向基本依靠机械生产的历史性跨越。

在实现机械化生产跨越的同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保护性耕作全面普及。2002年全市只有夏玉米采用了保护性耕作,全市推广面积只有52.2万亩;2011年春、夏、秋三季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全市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达到286.3万亩,应用水平达到90.7%,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整体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实现了耕作制度由传统的耕翻播种向现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历史性跨越。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每亩超过65元,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抗旱保墒和减少农田扬尘效果显著,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迪尔大型青贮收获机作业

 

农机政策:为机手开启全面“保护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小麦 设施农业 畜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