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补贴与市场:实践中看补贴与市场


市场基础作用相应发挥

最明显是农民购机行为表现出相当理性。据2004-2008年统计资料,随着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持续加大,农民购置农机的投入全国总体上也在持续增加,但投入增幅并不一定随财政增幅成倍加大而成倍加大,而是在财政投入大增时,农民投入增幅相对较平稳。进一步分析各省农机购置的投入情况,发现农民对农机购置的投入并不一定跟着政府补贴的增加而增多,而是有增有减。5年中只有6个省(市、区)是持续增加,有24个省(市、区)在不同年份出现过农民农机购置投入下降情况,其中有12个省份下降过1次,7个省份下降过2次,4省(区)下降过3次,1市下降过4次。最明显是2006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比上年翻了一番,但有14个省(市、区)出现农民购置农机投入比上年下降。由于农民投入下降的影响,其中9个省(市、区)的农机购置总投入也下降。2008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度增加到40亿元,比上年又翻了一番,也出现9个省份农民投入下降,导致其中5个省(区)农机购置总投入下降。农民的行为说明,有自主权的农民对农机投入是比较理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投入能力和投入预期,反映出各地农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地区差异等客观规律,反映出农机市场的承载力和运行力。实践启示我们,虽然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占农机购置总投入的比重明显增大了(由2004年只占0.32%增大到目前已占25%以上),但农民是农机购置投入主体的地位仍没有变(农民投入仍占总投入70%以上),农民在农机购置中享有自主权和选择权仍没有变(得到相关法规保护);虽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对市场供需双方行为的影响力明显增大了,但政府补贴只起公共性、弥补性作用(引导、带动、支持、调节)的职能定位仍没有变,而且,在农机市场中,有国家补贴的农机具,还有国家不补贴的农机具,交易都在进行,最终对农机总投入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受市场规律影响的农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白人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 粮食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