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没有被透支?记:这几年农机具的增速很快,有的产品连续三年年均超过30%的增速,有人认为市场被严重透支了。您怎么看呢?张:我不太赞同这个观点。从总体上来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40%,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次,许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刚刚起步,我国的玉米机收水平仅为4%,水稻的机械化水平也很低,甘蔗的机收几乎是零,采棉机还主要依靠进口,国产机还在攻关阶段。第三,很多地方还是以人、畜力进行田间作业为主,如四川东北部,现在还是用水牛耕田,老百姓买个耕整机都很困难,机械化水平很低。第四,现在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在转移,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要靠机械化来保证农业生产。现在正处于需求高峰期。所以,从总体上来说,不存在市场透支问题。据对一些省的测算表明,目前补贴资金也只能满足农民当年购机需求的20%~40%。现在议论最多的是拖拉机、收割机。从各类收割机的结构分析,小麦收割机已经趋于饱和,今后主要以更新换代为主。今年已经取消补贴并发布了预警信息,销量大幅度下降是我们预期的。其它类别的收割机,如玉米收割机、水稻收割机缺口还很大,还要继续补下去,补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补的过程中会随着量的增加,调整补贴的比例和地区。近三年大中型拖拉机的快速增长,是购机补贴政策刺激下长期被抑制的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是基本合理的,我认为没有透支的问题。但是长期这样高速发展下去就不正常了。我们希望持续、均衡、协调发展。产品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产品销量上去了,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也需要协调跟进,否则会带来很多问题。我们今年有意识地扩大了补贴范围、补贴品种,来抑制大中型拖拉机的过快增长。我认为,大中型拖拉机今年的增幅可能在15%左右,假如去年新增20万台,今年预计有25万台左右的新增量。目前,拉动大中型拖拉机增长的原因至少有五个方面:一是正常需求。大中型拖拉机这几年刚刚起步,市场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有一定的增长需求。二是更新需求。大中拖保有量中有很多是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它的维修成本很高。随着跨区作业的推广和油料成本的提高,报废速度也会大大加快。所以每年更新几万台是没有问题的。三是出口需求,这几年拖拉机出口形势非常好。据了解,国外有巨大市场可供我们开拓,很多企业看到了这个市场,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条腿开辟国内市场,另一条腿大举开拓国际市场。四是农机户在更新拖拉机的过程中有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原来拥有小型拖拉机的农机户,在更新时都换成了中、大型拖拉机,这块的增长也不可忽视。五是多年来农业机械化处于低潮,被长期抑制的一些潜在需求仍在逐步释放。从大中型拖拉机的保有量看,远未达到饱和状态,适度的增长是合理的。今年一季度销售形势趋淡,并不能就此推断全年销售形势会急转直下,随着国家农机补贴资金规模和实施范围的扩大,农机市场对补贴的依赖程度会明显增加,这是客观的。从销售市场的变化特点看,如果没有补贴政策,市场可能会随着农业生产的旺季和淡季起伏变化;有了补贴政策,可能会随着补贴操作的时间而有所起伏。因为补贴政策已经家喻户晓,在今年补贴政策实施处于准备阶段的一季度,出现农民等待和观望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就要顺应农民的心态变化,把握好市场的变化规律,保证旺季能供上货,淡季进行适量的储备,适时调整生产结构、营销的策略,适应市场变化和农民购机需要。 农机市场流通问题记:目前农机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张:农机流通问题我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我认为农机流通领域,现在是“小规模、大群体”,经销单位很多,但个体规模不大,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小规模的“夫妻”店,短期行为严重,卖一台算一台,培训和售后服务难以到位;二是假冒伪劣泛滥,有的为了降低成本,以假充真,坑害农民。三年多来,我们利用补贴政策,在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加强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等方面都找到了一些合适的办法和途径,唯独流通行业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切入点。现在补贴过程中大家反映比较多的,就是有些地方流通秩序比较混乱。有的同志提出的办法很好,应该走两条路:第一,要扶持一批优秀的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过去,我们往往注重生产企业创品牌,而注重流通企业的品牌不够。我国农机流通领域中如果有一批品牌企业,农民花几万块钱买的农业机械,最后需要换几个零件,他会舍得花钱到品牌店去买。第二,要采用现代的流通方式,来重组和改变流通方式。现在发展比较快的,特别是日用百货零售领域发展的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直销经营等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农机流通领域。随着连锁店的发展,品牌的影响力也会体现出来。在补贴机具经销商的确定上,我认为应更多地尊重生产企业的选择权,数量上不宜过少,也不赞成很多经销商都参与进来。过度集中,易形成垄断,形成官商作风;过于分散,难于监管,又易引起恶性竞争,质量和服务得不到保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营销 总体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