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杂交小麦商业化种植有望加快


  长期以来,杂交小麦推广之路受制于高昂的制种成本。日前,先正达集团科学家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公开“一步胞质不育系转育技术”。论文发表后引发业界和媒体关注。这项技术的核心研究成员之一——先正达集团北京创新中心科学家吕建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把杂交小麦推向市场是一代代育种家的梦想,同样也是先正达的梦想。先正达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实现杂交小麦商业化种植。

  杂交小麦为何难推开?

  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相继成功实现产业化。小麦杂种利用却在全世界均未获得预期突破。对杂交小麦的研究,国际上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

  “现有杂交小麦制种流程有个很大的瓶颈,就是制种成本很高,成为影响杂交小麦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吕建说,粗略统计,生产一亩杂交小麦品种的成本,是一亩杂交玉米或杂交水稻成本的10倍左右。

  除了成本,在科研界,对杂交小麦的研究还存在一个困惑点:小麦究竟有没有杂种优势?换言之,与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带来产量、抗逆性上的飞跃相比,现有杂交小麦品种似乎表现并不优异。

  果真是这样吗?“从我们的研究和同行发表的论文成果看,杂交小麦可以实现增产10%~20%,比较好的组合甚至增产25%。”吕建认为, 通过优化组合,杂交小麦的潜力不比其它杂交作物低。

  中国年产小麦大约是1.2亿吨,而年消耗量在1.1亿吨。毋庸置疑,利用小麦的杂交优势进一步提升产量,对于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育种界的瓶颈难题

  杂交小麦育种成本昂贵,根源于小麦与水稻、玉米不同的物种特性。

  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都可以选育出成本可控的雄性不育系,但杂交小麦却没那么容易。

  “水稻和玉米是二倍体,同样的基因一般只有2个拷贝。而小麦则是六倍体,同样的基因会有6个拷贝,所以小麦的种质创新相对比较费劲,育种周期很长,难度也很高。”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克剑解释。

  以三系小麦杂交育种技术为例,传统方法是将现有不育系材料同可育品种材料进行杂交,再进行5~7代的回交。显而易见,这种方法需要多年多代的杂交选育,既耗时又浪费资源,育种成本很高。

  “一步到位”胞质不育系转育

  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耗时费力,有没有更高效的育种路径?

  “我们开发了一步胞质不育系转育技术。这是基于父本单倍体技术,将不育系开发成父本单倍体诱导系,将待转育的材料诱导父本单倍体,再利用单倍体加倍技术实现胞质不育系的一步转育。”吕建说。

  这个技术的关键,是将父本单倍体诱导技术应用到小麦上,实现快速育种,但操作起来有待克服诸多难关。

  通过大胆创新,缜密设计和团队通力合作,吕建与Tim Kelliher等先正达全球种业科学家一起,最终实现了7%的父本单倍体诱导率。

  这是技术上的重要突破。“7%的诱导率是首次在小麦上成功实现,这个效率在商业上具有可操作性。”先正达北京创新中心总裁张蓓在接受采访时说。

  传统方法需要多年多代的杂交选育,而先正达集团实现了“一步到位”,耗费的时间和成本都极大降低。据估算,依托这项技术,每年预期就能节省800万~4000万美金。

  □本报记者 吴俊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水稻 玉米 父本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