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成立时年销售额只有几百万元,到2017年销售额6.879亿元、位居国内农药制剂50强榜单第8名,重庆树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简称重庆树荣)已经连续多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一家纯制剂生产企业,重庆树荣没有原药优势,却能够凭借敏锐的市场判断,在国内300多家草甘膦制剂生产企业中杀出重围,成为草甘膦制剂销售的状元。
眼下,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在即,农药行业步入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一轮行业洗牌,重庆树荣董事长唐湘梅表示,重庆树荣将以化工企业搬迁入园为契机,投入3亿多元,从环保到智能化,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车间,提升企业在制剂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草甘膦:国内销售排名第一
重庆树荣前身为重庆丰都县农药厂,是一家国有农药生产企业,销售额排名重庆第二,后因三峡移民搬迁停产数年,在市场上逐渐失去影响力。2002年,26岁的唐湘梅正式收购重庆丰都县农药厂,并改制为重庆树荣化工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重庆市永川区,公司发展重新步入正轨。2016年,树荣化工正式更名为重庆树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由农药制剂生产销售向作物服务提供商转型,公司发展步入变革腾飞阶段。
敏锐的市场判断是重庆树荣改制后获得飞速发展的关键。在2006年之前,市面上的草甘膦制剂产品普遍为10%含量的水剂,重金属含量高、缺乏脱硫处理,对人体和环境危害非常大。长期奔走在市场一线的唐湘梅敏锐地觉察到,国家取消和禁用10%草甘膦水剂势在必行,于是抢先布局并在国内登记了15%2-甲-4-氯·草甘膦水剂,抓住了10%草甘膦水剂禁用后国内草甘膦制剂的市场空白期。作为当时草甘膦产品的稀缺证件资源,重庆树荣快速赢得了国内一线代理商的青睐,市场品牌快速形成,销售额也由几千万元快速增长到几亿元。
依托15%2-甲-4-氯·草甘膦水剂建立的市场优势,重庆树荣趁热打铁,其所研发生产的90%2甲·草甘膦可溶粉剂、32% 2甲·草甘膦水剂等均为全国首创、国家农业部独家登记的农药产品,这保证了重庆树荣在灭生性除草剂市场的持续领先地位。
智能制造:提升质量,降低成本
16年前,年仅26岁的唐湘梅赶上了中国农药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16年后的今天,42岁的唐湘梅满腔热血,站在了中国农药行业新的历史节点,要么脱胎换骨做大做强做精,要么大浪淘沙被拍在岸。在唐湘梅看来,在新一轮的国家环保政策考验面前,多数企业注定走不出来。
第一,从大环境来看,农产品价格低迷,导致农业企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农户种地积极性大幅下滑,上游农药生产企业很难独善其身。
第二,农药企业转型难。飞防、土地托管都是近年来转型的热点。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做飞防是为了控制渠道,更好地卖农药,并不是真正去靠服务挣钱。只有像中化农业这样资金、资源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机会引领农业发展。
第三,终端用户群体发生改变。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谁来种地将是农药企业认真考虑的重点。而除草剂作为一种省工型农药产品,已经成为农业种植的刚性需要,近年来市场规模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企业的长远规划来说,重庆树荣本次搬迁雄心勃勃,要把制剂生产车间建成国内一流,不仅是车间要基本做到无人化,更关键的是设备之间配合度要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生产车间的布局不仅要考虑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的区分,还要考虑不同剂型之间的区别。通过VOCs密闭收集处理,将制剂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唐湘梅表示,新工厂在生产设备和基建方面的投入将达到3亿多元,总产值将提升至30亿~40亿元,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将为行业提供代加工服务。虽然投入巨大,但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也是最高的。新工厂建成后,重庆树荣将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上获得双重竞争优势,为下一步做大做强做好铺垫。
制剂生产: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没有原药,我们就把制剂优势发挥到极致。”唐湘梅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草甘膦制剂生产企业300多家,按照30%含量来折算,市场容量大概在20万吨,而重庆树荣一家的销量就达到2万多吨,这在行业内绝对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08-03/32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