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替代进口让农民摆脱高肥价———专访三宁化工副总经理毛国斌


在广西最贫困的那些山村里,农民一辈子守着几亩薄地,尽管家徒四壁,但却使用着最昂贵的进口肥料……
在浙江嘉兴,葡萄种植户愁眉不展:葡萄行情一泻千里,再也用不起进口肥,却没有合适的国产肥料代替……
三十多年的中国化肥工业奋进史,也是一部亦步亦趋模仿和赶超发达国家的历史。但在今天回望,尴尬的是,进口肥在农民眼中还是品质的代名词,尤其是代表技术制高点的高端肥,进口肥仍然处在金字塔顶端。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国斌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可能是算这笔账的行业第一人:每年仅在进口硝基复合肥上,中国农民就多支出了10亿元以上。
2014年底至2015年初,三宁化工全力打造的硝基肥装置投产,这让他的夙愿有了践行的机会:挑战进口肥,让农民从高肥价下解放出来。2016年初,全国万亩三宁金钛能硝基复合肥对比示范田(针对进口)正式启动,国产肥正面交锋进口肥,民族化肥工业向占领全球肥料技术制高点发起了冲锋。
“10个亿不仅是瓜分市场,更增加农民负担”
很多人知道,中国已是全球化肥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尽管如此,每年还会从国外进口复合肥百万吨以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三元复合肥146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2.1%。在这当中,硝基复合肥因为其肥效快和性价比高,成为进口第一大品种。
毛国斌介绍,近些年中国年进口硝基复合肥在100多万吨,由于进口肥料的品牌优势,售价比国产同类肥料每吨高出1000元以上,折算下来,中国农民为此多支出了10亿元之巨。
正如浙江嘉兴葡萄种植户的感叹一样,在农产品价格高扬的时期,进口肥的高价农民还可以消化,但在农产品普遍下行的近两年,农民无疑已雪上加霜。
在农民慨叹的背后,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在农业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农产品高成本的短板凸显,传统农业已是危机重重。
毛国斌说,这些年,由于国外农业生产成本远远低于中国,导致进口粮食和水果极大冲击了中国市场,今后种地不挣钱或许将成为新常态,中国农业必须尽快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作为支农产业的化肥行业,这10个亿不仅意味着瓜分了中国肥料市场,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负担,三宁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起了全国性的挑战活动,与同等进口肥料比效果、比质量、比价格。”
“发起以产顶进2.0,登攀全球创新高地”
中国化肥工业由弱而强,到跻身全球化肥大国,得益于国家曾经实施的以产顶进战略。
毛国斌经历了这个过程,对此记忆犹新。他说,中国化肥从大量进口到大举出口,花了20多年时间。此前中国高含量的肥料完全依赖进口,在北方农民心目中,美国二铵的名声如雷贯耳;在南方,美国和日本尿素家喻户晓。
1999年起,原化工部做出了以产顶进的决策,此后在国家主导下,加快引进了大批化肥大装置,直至今日中国终于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二铵大国和尿素大国。
如果我们将当年的以产顶进定义为1.0时代,那么今天的替代进口不妨称之为以产顶进2.0,因为这一次中国肥料行业要冲刺的是肥料金字塔的顶端——以硝基肥为代表的新型高效肥料。
“因为当年有了以产顶进的口号,我们才逐步发展起大尿素和二铵大装置,否则前进就没有目标;现在我们提出挑战进口硝基肥,将来我们还会与其他进口肥比拼,也表明我们有了新的目标,以此提升国产肥料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准。”毛国斌说。
在毛国斌看来,肥料工业发展到今天,必须适应农业新形势,这就是国家当前发出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推进现代绿色农业的号召。新一轮替代进口,本质上是要研发推广更绿色高效、质量上比肩国际一流、价格上更亲民的国产新型肥料。
“给农民减负,国产肥完全可以做到”
挑战是一项勇敢者的冒险,挑战更是对综合实力的一次检验。三宁的底气何来?为什么第一个挑战进口高端肥的是三宁?
坐落于湖北枝江市长江之滨的三宁化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建厂。从2005年起,三宁化工进入了黄金十年,十年走来,如今的三宁已是中国化学肥料制造业百强、“十二五中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民营企业”……
在化肥行业,三宁是一家极具特色的企业,这种特色集中体现于其专注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求最大,但求最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葡萄 尿素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