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咪鲜·嘧菌酯攻克稻瘟病


防治前

“深蓝”防治后

□本报记者王兆勇通讯员梁娇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能发生在任何年头、任何季节。6月底,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主要水稻产区爆发了急性稻瘟病,发病面积约30万亩。正值水稻分蘖期,此次病害的防治效果关系到水稻能否正常抽穗,以及抽穗率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

当时,部分田块使用了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的深蓝(30%咪鲜胺·嘧菌酯微乳剂)进行了紧急防治,截至8月中旬,常规药剂防治的田块抽穗率普遍较低,抽穗率在10%~60%之间,损失惨重,而使用30%咪鲜胺·嘧菌酯微乳剂的农户稻田均可正常抽穗,水稻长势良好。

那么,常规药剂的防治效果到底如何?

30%咪鲜胺·嘧菌酯微乳剂的防治原理又是什么呢?

荆门万邦农资候昌兵告诉记者,此次稻瘟病属局部大爆发,主要发生在两个品种上,这两个品种已在当地推广种植约3年,产量高,稻米品质好,罕有稻瘟病发病记录。但今年抗性品种已失去抗性,加上六、七月阴雨天多,温度适宜,形成了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稻瘟病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沙洋县拾桥镇丁岗村6组李生权家是

最早发现稻瘟病的种植户之一,据他说,6月30日初见染病田块,一天后全田染病,病菌传播速度极快,染病水稻表现症状为:叶片干枯,叶部病斑呈红褐色,严重的田块叶片大面积枯死,全田呈火烧状。

在此病害防治过程中,40%稻瘟灵乳油,防治率仅为10%~20%;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率小于10%;2%春雷霉素水剂防治率小于10%;30%咪鲜胺·嘧菌酯微乳剂防治率高达65%~70%。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技术部张毅认为,三环唑只有预防作用,田间水稻发病后使用对病株没有治

疗效果。春雷霉素、稻瘟灵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由于多年使用,部分地区已出现对这两种药产生抗性的稻瘟病生理小种,连续用药后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杀菌剂,对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农作物病害有特效,药物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该药没有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嘧菌酯是一种全新的杀菌剂,通过抑制病菌的呼吸作用来破坏病菌的能量合成,能在病害发生前阻止病菌的侵入,病菌侵入后可清除体内的病菌,发病后减少新孢子的产生,对作物提供全程的防护作用。深蓝为嘧菌酯和咪鲜胺的复配制剂,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兼具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在前期作为预防药剂使用的田块,稻瘟病发病较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稻瘟病 品种 防治效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