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让众多目光聚集在农业上,土地流转、种田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中国农业带来的不光是机遇,也有竞争与挑战。而在农业生产这根链条上,靠近源头的农资环节,也正面临重新洗牌。
“不论是农资生产、贸易还是流通,每个环节都需要从业余向专业转变,以提升自身在即将到来的行业变革中的竞争力。”这是记者近日在武汉参加的一场由中国农大开设的培训课程上听到的声音。这场培训是针对农资人的一场专业培训,不涉及农资生产,也不讲农资使用技术,单单为农资企业讲讲什么是人力资源。
“不来充充电,很快就会被这个行业淘汰。”一位学员在课下发出这样的感慨。据了解,参加这次培训的100多位学员分别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份,远处的还有海南、广东、新疆、黑龙江的农资人。他们中有从事农资生产的,也有从事农资销售工作的;有管理层的干部,也有基层的普通员工。
青岛瀚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
大伟说,他就是带着公司的一个团队来参加培训的。他表示,虽然不是每个人目前的工作都需要人力资源知识,但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常识,以及对非本岗位工作的了解程度,都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进步空间,更在公司进一步发展时对人员素质需求帮助很大,能够在整体构架调整时对人力调配得心应手。
《农资导报》特约读者服务站的几位站
长也参加了这次培训。烟台栖霞服务站的张朋义站长和济南服务站的钱彬站长,分别是中国农大农资培训班第六期和第十六期的学员。张朋义站长说,虽然类似的课程已经听过,但有时间还是要再来听一听,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钱彬站长是最新一期培训班学员,这是他第二次来听课。他表示,虽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用,但是在现在的形势下,真的需要好好学习。
显然,作为农资流通商,尤其是参与国家政策下土地流转经营和建立合作社,又对未来农资竞争有想法的农资人,仅知道玉米怎么种、化肥怎么用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了,要想在未来的行业洗牌中有立足之地,就要丰富自己的头脑,跳出“我只是个卖农资的”固有思维模式,合理规划公司的战略布局。武汉服务站的李强站长也参加了此次培训,他说:“听多了农技课程,这样的内容听着很新鲜。”正是因为新鲜,更引起他对公司未来农资路如何走下去的思考。
想在农资路上走好,农资人还要学点啥?授课的高老师表示,他给不少企业做过培训,涉及多个行业,但对农资行业的学员印象最深。这群人朴实,干着最接地气的事业。中国农大农资培训班负责人魏老师对记者说,农资行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专业,而针对这一行业的培训也亟需系统化,
有人学更要有人教。在思考未来发展时,农资人需要学的不只是农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4-07-22/32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