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传武 通讯员陈新武
湖北省政府办公厅9月22日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意见》,以促进全省化肥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记者了解到,虽然时间仅过去两个多月,但湖北一些化肥企业正抢抓这一难得机遇,打好主动战,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
上新品要调研市场
“《意见》指出,支持兼并重组化肥企业不以单纯扩大产能为目的,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对现有化肥生产装置实施技术改造,积极开发生产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化肥品种。这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也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义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周义新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一系列产业政策聚焦到化肥产业上。新型肥料凭借其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
作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等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茂盛公司通过对国内市场的广泛调研及大量试验,相继研发生产了硝硫基复合肥和脲醛缓释肥料等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的成功投产,不但给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复合肥产品,而且培育了茂盛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周义新说。
搞研发要认准方向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转型升级中也出手不凡。他们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成功获得国家专利的生产工艺,拥有了低压联醇、精制磷酸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填补了行业空白。
该公司己内酰胺项目位于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区,是湖北省重点工程。其一期工程为年产10万吨己内酰胺,配套年产15万吨双氧水、10万吨环己酮。一期工程自8月16日竣工投产以来,系统运行良好,可新增1200个就业岗位,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0亿元。
不仅如此,三宁年产40万吨合成氨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工程总投资8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变换变脱、脱碳系统以及配电室、中控室、己内酰胺供水系统,二期工程包括原料、型煤造气系统,三期工程包括脱硫系统、压缩机组、醇烷化、氨合成等工段。二期工程完成后,总氨产能将由年产20万吨提升至40万吨。
做环保也要见效益
宜都大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
1971年。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彻底改变环保被动局面,他们投资10亿元对磷复肥系统进行环保升级改造。“我们痛下决心让厂区脱胎换骨,相当于再建一个工厂。目前,旧厂拆除工作已近尾声,预计新厂明年8月竣工投产。届时,我们将建成花园式工厂,力争成为宜昌化工行业环保的典范。”该公司总经理胡智这样表示。
胡智告诉记者,这次磷复肥改造工程
完工后,不仅能解决环保问题,还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预计可新增利润1.5亿元,增加税收2500万元。比如,设备更新后产品也实现升级换代,预计能增加15亿元的销售收入;现在当做废品堆放的磷石膏,未来可以加工成水泥缓释剂和砖,一年能增加3000万元的收入;新增的两套低位热能回收装置,通过回收热能产生蒸汽,一年能增加5000万元的利润。
大布局要有大策略
谈及转型升级,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董事长蒋远华娓娓道来:“宜化将以资源为中心布局产业,煤化工向新疆、贵州等煤资源富集地转移,磷化工立足宜昌本土丰富的磷矿资源寻求发展,盐化工在应城、重庆等盐矿聚集地集中。磷化工通过实施“采选加”一体化,近几年已在宜昌建成了年产230万吨磷复肥生产能力、310万吨矿产品的采矿能力、120万吨重介质选矿和120万吨双反浮选能力,磷化工产业产值达百亿元。目前,宜化正集成现有优势,开展相关产业多元化经营,带动农药、种业、矿山开采、房地产、化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由重化工领域向低碳经济领域的华丽转身。”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3-12-20/31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