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金芹
国家相关部门每年都要部署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但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执法人员的不专业,有时搞得合法经营的农资经销商很无奈。
一是抽检取样不规范。执法部门每年或者每季对所辖地区的农资产品进行取样抽检。但据一些农资经销商反映,有些地方的执法者在取样时,不是采取专业手段和专业工具。像在复合肥抽检中,一般都采取随意拆封开袋,利用普通住户用的塑料舀子直接从袋子里往外舀,并且取样数量过多,而且往往有多少品种就要开封多少袋。
二是罚款太随意且额度高。
像在复合肥抽检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品种总养分含量低于标识1%,就开口要罚款1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上。他们往往根据农资经销商经营规模大小来确定罚款数量的多少,说白了就是买卖越大罚款就越多,弹性太大。
三是以罚代管或以收代管。这一问题可以说相当普遍,明明经抽检是严重不合格的劣质产品,只要按要求缴上一定数量的罚款,经销商就可以继续大张旗鼓地将这些伪劣农资卖给农民。真不知道这打假的目的何在?最终受害的还是农民,因为这些罚款最终要通过零售环节转嫁给农民。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果说外行能够监管内行,那也只能是表面的、粗暴的或是强制的,自然就会缺乏针对性,缺乏合理性,最终不能使被监管者心悦诚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0-04-16/31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