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出路在于“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翁国娟

金融危机的寒意正在慢慢散去,从去年年底开始,化肥原料和产品价格也开始出现了小幅上涨现象。然而,即使如此,笼罩在浙江磷复肥行业上空的那片阴云,却依然没有散去。

浙江省化肥工业协会磷复肥分会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至10月,该省磷肥产量27.24万吨,同比下降9.72%;复混肥产量28万吨,同比下降28.44%。38家复混肥企业中,仅19家盈利,全行业盈亏相抵亏损1039万元,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从整个行业背景来看:下游需求仍然十分疲软,农民购肥积极性不足,全行业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矛盾加剧,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浙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小省,由于缺乏资源的支撑,浙江磷肥工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这与近年来国内磷肥工业的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前些年,在浙江磷复肥行业最鼎盛时期,中小型磷复肥企业数量曾达到100多家,每个县市至少拥有一家。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形势发生了逆转,随着中西部地区大量磷肥项目上马,国内产能迅速扩张,至2005年时,中国磷肥产能已跃居世界第一,2006年实现了自给,2007年成为全球主要的磷肥出口国;2008年国内磷肥净出口量达到135万吨。2009年金融危机暴发,出口需求大幅萎缩,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磷肥工业陷入困境。

形势的变化,将既不具备资源优势也不具备规模优势的浙江磷复肥企业,逼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曾经的辉煌已成为不可复制的记忆。对于众多仍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浙江磷复肥企业来说,现在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毅然放弃;二是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寻找出一条新路来。当然,这需要魄力。

值得称道的是,浙江磷复肥企业已有一些先行者率先走上了寻求转型升级的道路,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杭州利时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芬琴从事化肥生产20余年,她从不讳言自己的农民出身,并因此坚持一个信条:“做农民信得过的产品,卖农民用得起的化肥。”2008年上半年,由于原料价格暴涨,磷复肥价格也节节攀升,一度达到历史最高点,当时许多企业都认为商机不可再得,拼命进货开足马力生产,经销商也推波助澜,大量囤积,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就在同行们一片欢欣鼓舞之时,韩芬琴保持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清醒,她预见到这些高价肥最终只能滞留在市场流通环节,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于是,在2008年4月份,利时化肥作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全面停产。这一停就是半年多。果不其然,10月份金融危机暴发,化肥原料价格和产品价格连续暴跌,不少企业被高价原料深套而损失惨重,利时化肥却安然无恙。2009年年初,当同行们还在为如何消化高价原料而苦恼时,利时化肥却轻松斥资500余万元,购进了一条技术先进的特种复合肥生产线,从而迈出了调整产品结构谋求升级的关键性一步。目前,利时化肥是浙江磷复肥行业中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

依靠科技创新在化肥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的还有嘉兴市绿环生物有限公司。绿环生物于2003年引进高新生物技术,在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以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高效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产品。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环保难题、实现污染源的资源化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5年来,绿环生物发展势头十分稳健,科技创新优势得到显现,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效生物活化肥等,荣获嘉兴市2005~200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拥有高氮高钾快速增效肥发明专利,公司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嘉兴市民营科技企业”、“嘉兴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等称号。

利时化肥、绿环生物的经验,给那些仍在迷茫中等待的浙江磷复肥企业一个提醒:现在,该是主动调整方向的时候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磷肥 经济效益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