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引领农业生产标准化
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是合法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重要环节,是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绿色食品上市的第一关。近日,记者走进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探寻农产品在贴上“绿标”之前,经过了怎样的审查程序。
标志使用审查力求规范化和专业化
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涉及到申请人、地方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评审组等不同主体,为了确保审查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审查程序对不同主体的行为都做了严格的界定。申请人要根据生产产品的情况按照种植业产品、养殖业产品、水产品等分专业申报;定点检测机构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检测与评价规范》的要求对产品的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按照《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及相应产品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地方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中心要按照《绿色食品现场检查规范》、《绿色食品审核技术规范》的要求完成对申请人的检查和审核工作;专家评审组负责专业技术层面的审核把关。
“之所以要层层把关,是因为我们在标志使用审查工作中,曾遇到这样的案例,某食用油产品在材料审核、现场检查阶段均表现良好,生产原料、添加剂、产品检测指标都合乎标准要求。直到专家审核阶段,专家要求其提供油料浸出剂的包装标签,才发现这一没有存在于最终产品中的加工助剂不符合用料标准。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涉及多个领域,唯有专业化审核,层层把关才能确保审查工作没有疏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审核处处长李显军告诉记者。
标志使用审查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我国发展绿色食品的立足点是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而这种生产方式的副产品,就是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对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标准,农业部于2014年4月修订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等7项准则,可供使用的农药品种由过去的600多种减少到130多种,清单外的残留限值一律要求在0.01mg/kg以下,这种可以称之为“严苛”的标准,使绿色食品在安全性上有了更高的保障。
在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标准中,规定优先使用有机肥料,减控化学肥料,不用可能含有安全隐患的肥料。这样的化肥使用理念一方面保证了在植物的特殊生长发育阶段及时给予植物养分,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保持了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
李显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面积达到2.4亿亩,按照绿色食品的化肥使用标准中无机氮肥、有机氮肥同比使用的规定,每年仅尿素投入就减少240万吨,减少碳气体排放680多万吨。
绿色食品标志审查倒逼生产标准化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的申请主体,必须是公司、合作社、国有农场等,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是不能进入这个领域的。”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标志许可审查工作的张宪告诉记者,“随着绿色食品在价格、品牌上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强,势必带动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不仅如此,绿色食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贯彻四个标准化体系,即产地环境标准化、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标准化、产品包装标准化。“这种全程标准化体系覆盖,目前只有绿色食品可以做到。只有达到四个体系标准的产品,才可能通过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审查,严格的审查必然促进生产者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从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李显军说。
山东提升绿色食品品质内涵
这几日,山东省昌乐县雨罗山彩色地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来祥心里像揣了个热馒头,他带着合作社的几位核心成员在村北600多亩的地瓜种植基地里转悠了一两天。“俺前几天到县农业局管绿色食品审查的办公室咨询了,要申报这绿色食品,得过好几关,有第三方来审,还有管质量安全的来审,最后还要专家来审。对咱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咱这种植基地的条件,产品和环境是根本,俺们这是商量着怎么改善一下基地的周边环境。”吕来祥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6/2014-06-26/9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