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今年2月全面推出的「家电下乡」,虽在短期内对拉动农村需求已起到一定成效,但长期来看,政策效果仍然有限。政府想完成对农村市场的有效挖掘,其政策思路仍须不断调整。相关的后续政策,如下乡产品的范围及限价如能得到进一步改进,当有助于收到更积极成效。归根结底,拉动农村消费的核心仍在于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否则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透支未来」的权宜之计。
商务部曾表示,今年用于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资金约200亿元,能拉动约1500亿元的农村消费。
「这个目标恐怕很难完成。」兴业证券分析师时红估计,家电下乡今年全年的销售额将在1000亿元左右。因为农民对政策似乎并不「买账」。据国家资讯中心经济预测部一项针对七省市农民的抽样调查显示,65%的农民表示不会因为政策而购买家用电器或者汽车。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家电下乡的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刺激很有限。」安邦谘询高级分析师贺军。
7月高峰后无以为继
根据家电下乡资讯管理系统发布的资料,截至到10月31日,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金额508.42亿元。工信部的资料显示,前三季度累计销售下乡家电产品销售额388亿元。据此推算,10月份家电下乡销售金额为120亿元,环比增长94.59%,扭转了此前连续二月下滑的颓势。但时红认为,农村收入有限,通常在节假日集中进行大宗采购,而中秋节和国庆长假今年都集中在10月,因而成为拉动当月业绩的最主要原因。
贺军表示,10月销量激增的情况难以在年底前延续,「11月肯定又是个淡季,12月可能好一点。」今年第三季度,家电下乡产品在经历了7月份的高峰后呈现萎缩态势;8月份,家电下乡首度出现销售额和销量环比双双下跌,9月份跌幅加大,当月销售额和销量与7月相比降幅达30%和26%。
家电下乡初期,农民主要是解决了家庭电器从无到有的需求,这也是初期家电下乡销售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虽然该政策短期内对拉动农村内需起到一定成效,亦暴露出诸多问题。考虑到家电下乡计划将持续四年,后续政策如能持续改进,或能收到更积极的成效。
公开资料显示,现行的家电下乡产品共分为四大类产品,主要集中在冰箱、电视、手机、热水器等品类。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产品缺乏对农民更广泛需求的覆盖,应增加家电的品种,扩大可供农民选择产品的范围。
另一个为市场颇多诟病的是家电下乡产品现行的限价政策,比如,彩电产品最高不得超过3500元、冰箱(含冰柜)2500元及手机1000元等等;但现实情况是,农民对家电产品的心理承受价位可能高于政策限价。
「对一个普通农户而言,购买冰箱、彩电这样的大宗电器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可能仅次于盖房和结婚,一旦决定购买,还是比较舍得花钱。」贺军表示。
对于彩电产品而言,虽然限价已从最初的2000元提升至3500元,但仍未能使市面上主流的大中尺寸的平板或者液晶电视「进入」农村市场,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产品种类。
要撬动农村家电市场,政策显然还需要再放开一些,提高或者进一步取消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扩大产品品类,让农民根据本身的购买力选择各种档次的电器,或将进一步启动农村市场对中高端家电的购买。
时红预测,现有产品种类的增加是必然的,最高限价政策的取消,应该下一阶段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层面。贺军指出,家电下乡政策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触动农民真正的消费需求,包括合适的价格、较为丰富的产品等等,「厂商和政府应该把农村当做真正的市场来培育,而不是视为倾销低质廉价产品和缓解产能过剩的地方」。
防「透支」未来消费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远远多于城镇人口,农村家庭数约二亿三千万户,庞大的消费群体是市场后续增长的基础。财政部等通过测算认为,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实施四年,预计累计实现销售六亿台(件),拉动消费约16000亿元。
家电下乡短期内虽拉动部分农村消费需求,但长期来看离政策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农村的收入水准仍相对较低,单靠刺激手段治标不治本,充其量只是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需求。分析人士担心,一旦停止该项优惠政策,农村家电消费或许又将恢复常态,甚至出现短期停滞。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09-11-16/9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