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六共”机制形成党建新局
——安徽省着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
近几年来,安徽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村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要求,按照基层组织共建、干部人才共育、党员队伍共管、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农民共抓、五级联动共创的理念和思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基层组织结对共建: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用平台
为改变过去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存在不同程度封闭运行的状况,安徽省实行打开“城门”抓党建,打开机关“大门”抓党建,在总结过去选派干部到基层任职、机关单位联村帮扶、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工作的基础上,于去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意见》,指导每个党政机关党组织、高校党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其他有条件的党组织,与每一个村党组织结成结子,开展共建活动。目前,全省已有近1万家党政机关、群众团体、高等院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街道和非公企业党组织等,与村党组织结成了对子,占全省村数的62%。
实践证明,结对共建不仅能使城乡党建工作上台阶,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黄山谢裕大茶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与黄山市徽州区富溪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后,双方商定共同开发千亩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由公司派出技术指导员对茶农进行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提升茶叶品质,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该村茶农人均增收280元。
干部人才共育:双方得利获益的多赢办法2006年,安庆市政法委干部郑在武受组织委派,到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到村后,他带领大家着力打造元宝洲稻米生产基地、生态茶园基地、特种养殖基地、绿色经果林基地和农家乐旅游基地,使村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去年农民纯收入达到5380元,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
像郑在武这样从机关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安徽省现在已有12000人。为解决部分相对后进村和薄弱村“带头人”难选的问题,从2001年7月起,安徽省分三批从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了12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每批任期3年。省财政为每名选派干部配备4至10万元的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各级财政还为每名干部提供了5000元的办公经费。
八年来,选派干部任职村共发展党员9.8万多名,物色和培养村干部3万多名,招商引资和争取帮扶资金12亿多元,修建村级道路2.4万多公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在做好从机关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的同时,安徽省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并在外聘和内育上下功夫。一方面,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中组部的部署,安徽省选聘了16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另一方面,安徽省积极培养“永久”牌的本土大学生“村官”。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村干部中开展了大专学历教育,每年选拔4000名左右的优秀村干部和后备村干部参加。全省统一明确了学员选拔管理、课程设置、学校选择和学费来源办法。为此,省财政每年安排村干部学历教育经费1000万元,市、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2000万元,学员个人承担的学费不超过20%。目前,全省在校学员已达1.6万名,平均每村1名。
党员队伍共管:破解工作难题的有效招数
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外出务工党员占农村党员的10%左右,如何有效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一直是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多年来,安徽省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办法,2004年出台《安徽省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多管齐下,推进工作。一是组织管理。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或依托驻外地办事处、公司等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管理流动党员。二是持证管理。全省普遍给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共发放活动证8万多份。三是网络管理。全省市、县、乡全部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并实行了联网。一打开网站,流动党员的数量、流向、从事的职业、联系方式一目了然。四是服务管理。安徽省在流动党员管理中注意不为管理而管理,把管理寓于服务中,寓于发挥党员的作用中,使管理变得鲜活起来。全省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了“双向带动”活动,即教育和引导外出务工的党员把家乡更多的劳动力带出去务工增收,把在外面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创业发展,使流动党员成为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全省参加“双向带动”的党员达到700多人。仅去年村级换届中,就有300多名小有成就的流动党员回村参加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09-10-21/9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