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堪称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这项关乎中国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曾数度起落。如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强势重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于2008年初“探索性”地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全县推广普及。截至目前的21个月里,政策施行的进展如何,成果怎样?肃南模本对甘肃行将入选全国“保”试点的县(市、区)会有哪些启示?
“新”与“旧”的渊源
6月24日无疑是一个转折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起,将在全国10%的县(市、区)进行“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试点并逐步普及,争取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这标志着停滞多年、涉及全国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再次启动。
“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国家制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月55元,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较之“旧农保”,“保”最大的不同是中央首次承诺给农民“参保补贴”,同时地方财政也将给予相应的补贴。
“‘保’出台,表明政策已由‘效率优先’向‘效率公平兼顾’转变,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这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保’政策中政府对农民缴费给予直接补贴,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的实惠,有利于解除广大农民对养老风险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农村消费,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另外,也是应对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一个切实举措。”兰州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老师马海龙说。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旧农保”,高峰期曾覆盖中国8000万农民。其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集体可给予补助,但政府只承诺政策上帮扶但没有财政投入。随着集体经济日渐式微,“旧农保”逐渐演变成“农民自我储蓄养活自己”的养老模式。
“甘肃省依据1992年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敦煌市和兰州市西固区等开展试点,随后在河西、兰州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全面普及。由于‘旧农保’制度存在性质模糊、政府责任不明、缺乏财政支持、政策断裂、缺乏保值增值机制、管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甘肃省的‘旧农保’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除了河西、兰州等率先试点的县市,其他农村都没有建立起农村养老社会保险。”马海龙说。
8月4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保”试点将在今年“十一”前确定并启动。届时,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将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
记者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目前全省有农村人口1890万,60岁以上老人约230万。“保”试点后预计将至少惠及全省20万农民。
领“退休工资”的农民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于2008年初“探索性”地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全县推广普及。
肃南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101个村和3个城镇社区。全县人口3.58万人,其中农牧民占70%。
2007年底,一项针对全县农牧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悄悄酝酿。时至今日,已推行了整整21个月。
2009年9月10日上午,71岁的吕金玲在院子里干农活。金灿灿的玉米粒经她那粗糙的手一揉搓,簌簌地落在脚下的簸箕里。身着肥大的蓝底红花的袍子,围着一条天蓝色的头巾,嘴里哼着调子不全的歌谣,吕金玲自得其乐。自从老伴过世后,她和跑运输的小儿子一家一起生活,算算也整两年了。两年里,吕金玲再没到地里干过重活。“地给大儿子了,我早不管了——反正政府月月给我‘开工资’,钱够花了。”
吕金玲提及的“工资”,便是农村养老保险金。
自从2008年1月16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牧村养老保险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经县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后,吕金玲在一次性缴纳参保费2500元后,便开始按月“开饷”——每月领取养老金100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09-09-23/9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