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奖者风采录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李宁很清楚自己肩负的重任。为了实现推动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的夙愿,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从留学归国到现在,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有时午夜一两点,他依然在灯下辛勤地工作。

李必湖:杂交稻育种家的绿色梦想

  一个出生在湖南沅陵大山深处的土家族孩子,因忘不了“野菜野果当杂粮,红薯要当半年粮”的艰难岁月,立志把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理想。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在杂交水稻王国里勤耕不辍的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李必湖。

  1966年,李必湖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毕业后,留校作为袁隆平的主要助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找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理想不育系、保持系,他常年转战湖南、海南、云南、广西,南繁北育,风餐露宿。经过长期的艰难摸索,1970年冬,李必湖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附近的一块沼泽地寻找野生稻资源时,发现了一株野生稻雄花不育株———“野败”。他小心翼翼地将“野败”稻草挖回来,细心呵护,精心培育,收获了5粒金灿灿的种子。正是这5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野败”的发现和转育成功,为攻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保持系难关打开了突破口,促成了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在1973年三系选育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家特等发明奖”(李必湖排名第二)。该项目自1976年进入全国应用推广,至2007年累计种植面积达50亿亩,增产稻谷5000多亿公斤,增纯利税1800亿元,先后被引种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内外种植的杂交水稻,90%以上的组合是“野败”细胞质。

  巨大的成功之后,荣誉和鲜花接踵而来,但李必湖没有止步。1980年以来,他协助袁隆平院士一起主持原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科研所工作,制订了培育早熟高产、多抗、生育期适宜、制种产量高的杂交稻新组合方案,指导助手们相继培育出制三系统、威优16、威优48、湘优102、威优402等一系列强优势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南方13省累计推广4亿亩,增产粮食340亿公斤,增纯利287亿元。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一定要把有限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贫困农民,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李必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随后的3年,李必湖先后在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中方县的10多个乡镇,建起了杂交水稻新组合制种及高产栽培示范基地,为当地农民现场教学,传授技术,使他们增产增收、脱产致富。

陈温福:锲而不舍的超级稻育种家

  2007年,对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带头人陈温福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主持的“东北超级粳稻推广产学研结合模式示范”和“东北地区水稻万亩连片单产700公斤示范”项目喜获成功,东北超级稻初步实现了由小面积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976年上大学填报志愿时,陈温福填了农学专业。在大学里他的学习是顶呱呱的,毕业后他留校做了老师。教师职业让他更不敢松懈,他边工作边学习,一年后考取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杨守仁教授,从此与水稻结下不解之缘。1984年,陈温福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第一个博士生,继续在杨守仁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水稻。

  1992年,陈温福顺利通过英语雅思考试,在全国“英国皇家学会对华青年科学家奖学金”5个名额的竞争中胜出,获得赴英国Reading大学合作研究的机会。在英国的15个月时间,他刻苦钻研,如蜜蜂采蜜般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成果。研究期满,英方对这位表现优异的中国合作伙伴深表爱惜,希望他继续留在英国,但陈温福毅然选择了回国:“泰晤士虽好,但我根在中国。”

  1993年,刚刚回国的陈温福从导师手中接过了水稻研究所所长的重担,从那时起,他的生活没有了节假日,他像一只不知停歇的陀螺忘我地工作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农时不等人,啥事都要趁早。”1995年,陈温福和师弟徐正进教授论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专著《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出版发行,这是国内外第一部关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论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玉米 油菜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