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奖者风采录


  1996年,由陈温福主持的“水稻超高产育种”科研取得重大进展:创制出新株型种质资源沈农89366和沈农9660,其中沈农89366成为国际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9个“超级稻”优良品系的核心亲本;选育成第一代直立大穗型超级稻沈农265,在北方寒地稻作区大面积试种示范,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宣告了中国超级稻的诞生,我国常规超级稻育种研究由此跃居世界领先地位。1999年,第二代优质超级稻沈农606培育成功,亩产量当年即突破800公斤。随后的几年,沈农606在北方稻作区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单产记录一次次被刷新,沈阳农业大学育成的超级稻已连续4年百亩连片单产稳定超过800公斤。“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第二阶段目标“到2005年突破百亩连片单产800公斤”提前3年完成。

朱明:勇于创新的农业工程专家

  他32岁就站上了国家科技奖励的最高领奖台,捧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杯;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研制并推广棉种泡沫酸脱绒技术及成套设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亿元;他36岁担任副院长、43岁担任院长,在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科研攻关、战略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农业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他就是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朱明。

  献身农业工程、勇攀科技高峰是朱明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他二十多年来奋勇拼搏的真实写照。1982年朱明到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后更名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后,承担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担任棉种泡沫酸脱绒设备的技术指导。该技术与成套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研制的新产品,工艺先进但不成熟。引进后历经美方专家两年调试,仍无法正常投产,且所需的硫酸发泡剂还要由美方供应。经过认真思考,朱明向美方提出了设备的缺陷和需要改进之处,但遭到否定。

  美方专家的固执和傲慢,激发了朱明的勇气、灵感和爱国热情:“泡沫酸脱绒技术在美国已有应用,为什么在中国不行?我们为什么不能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脱绒技术?”从此,他带领课题组踏上了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征程。经过4年的艰辛攻关,他攻克了硫酸发泡剂、泡沫酸发生技术、氨中和技术和烘干摩擦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性能优异、配方简单的新型发泡剂,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解决了美方专家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他主持的“棉种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与技术”课题,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于198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并被确定为国家级重大新产品,1991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从1995年起,朱明参加了农业部种子工程实施小组的工作,并担任规划设计负责人,组织编制了《国家“九五”种子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组织完成了全国种子加工中心总体设计方案及典型工艺方案的设计,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我国种子工程的特征及其系统构成,并被写入项目总体规划之中。种子工程的实施,在加快良种选育推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张改平:心怀祖国的动物免疫学专家

  张改平,1960年12月生于河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1989年,张改平被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到英国谢费尔德大学留学,学习生物技术。短短的十个月,他就获得了英国农业与食品委员会的博士奖学金,并准备在英国哈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当得知他当时任职的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需要他回国任教时,他毫不犹豫地回国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时隔一年,张改平再度应邀赴英留学,并在他所从事的生物技术领域里取得了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其中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现代免疫学高新技术创立的亲和分子克隆系统,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的发明”,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1994年10月张改平圆满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再次谢绝英国同行的真诚挽留,回到了祖国,开始了自己的漫漫创业之路。

  张改平把回国后的第一个研究课题确定在畜禽传染病的防治上,他认为及时准确地检测、诊断传染病是遏制畜禽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张改平创立了一个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平台,研制出了系统的畜禽疫病快速诊断技术,被同行誉为“动物疫病快速检测的革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玉米 油菜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