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奖者风采录


  作为对虾养殖业的重要奠基人,赵法箴先后参与完成了“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中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对虾工厂化养殖与质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等项目的研究,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号”,填补了我国海水养殖动物选择育种研究的空白,为实现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产业化及促进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0年以来,中国对虾“黄海1号”新品种开始在山东日照、胶南、即墨、东营等地的示范区进行养殖,并逐步扩大养殖面积。中国对虾选育种群累计推广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产值超过10亿元。作为2006年和2007年农业部确定的主导推广品种,目前已推广到山东、河北、江苏、天津、辽宁、浙江、福建等省,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

  而今,年逾70的赵法箴院士仍坚守在科研推广第一线,耕耘在这片蓝色“国土”上。春天,他风尘仆仆地从一家对虾育苗场赶到另一家对虾育苗场;夏天,他不顾炎热地来到野外中国对虾育种基地、养殖场,观察、了解对虾的生长和养殖情况。

  因其卓越的成就和高超的学术水平,1986年赵法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登海:愿作共和国一粒金色的种子

  李登海,1949年9月生于山东,1988年7月毕业于莱阳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现任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研究员,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2月20日,与共和国同龄的李登海,因主持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登上了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领奖台,这是紧凑型玉米推广以来获得的最高等级的科技奖励,当时这位山东汉子激动不已。

  30年来,因为在杂交玉米特别是在紧凑型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李登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和尊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

  1989年和2005年对于李登海来说,是不平凡的两年。因为他自育的“掖单13号”和“登海3719”分别在当年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李登海历时8年、利用100多个平展型玉米品种进行的高产研究,证明了平展型玉米杂交种不能突破亩产700公斤的产量水平。此后,他开始了紧凑型玉米育种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将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相结合,于1989年利用自育新品种“掖单13号”创造了1096.29公斤/亩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使杂交玉米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主导农作物。他在我国首先提出了“利用紧凑型玉米是开创我国玉米高产道路的有效途径”的理论,提出了“以紧凑型玉米品种为核心,以播种为基础,以高密度为保障,以肥水调控为重点”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路线,丰富了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高产典型,其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被我国玉米高产区广泛应用,带动了我国玉米生产发展。

  2005年,李登海在自主创新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继紧凑型玉米研究之后,他又一举实现了我国“超级玉米”研究的重大突破。2005年10月17日,李登海以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3719”再次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进一步巩固了在夏玉米育种、栽培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李登海选育出“掖单”、“登海”两大系列3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最大年推广面积8961万亩(1996年,约占当年全国玉米推广面积的31%)。累计增产粮食930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900多亿元。

  李登海对我国玉米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得国家星火科技一等奖等重大科技成果8项,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国家、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面对成绩,他总是深情地说:“我愿永远作共和国的一粒种子,活一天就要为国家奉献一天!”

陈宗懋:中国第一位“茶院士”

  2003年,70岁的陈宗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茶业界的第一位院士。然而在陈宗懋的名片上,最显眼夺目的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头衔,而是茶叶:名片所有的文字为黑色,只有三片细小的茶叶是青翠欲滴的绿色,这绿色向众人叙述着中国唯一“茶院士”的人生经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玉米 油菜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