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义埙委员也持同样观点。他指出,仅仅认识到公益性医疗卫生体制中的“政府主导”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要明确哪些事该政府做,哪些该交给市场,政府管多少以及应该怎么管。”
此前有关医改的争论中,即有专家指出,如果在“政府主导”的名义下,让政府大包大揽,比如排斥社会资源进入,让政府主导筹资、主办医疗机构、统管医疗机构的人财物,则无异于倒退回过去的计划体制。这是本轮医疗体制改革必须警惕和避免的。
破解“看病难”尚需更多措施
城市大医院病患通宵排队,一号难求,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农村则缺医少药。“看病难”凸显我国医疗结构严重失衡,资源配置不合理。
陈竺表示,为解决上述弊端,未来政府投入将着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其中,政府将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同时,医改方案也确定了“建立城市医院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在这一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而大医院则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
但分组审议中,多位委员指出,社区医院等要真正起到为“看病难”分流的作用,仍然面临包括人才在内的诸多瓶颈问题,需要医改方案进一步出台配套措施。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院长徐秀玉认为,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包括房屋、必备医疗设施等。此外,尤其需完善社区医师的培养机制。“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去社区医院?就是对社区医疗的水平不信任。”徐秀玉代表认为,提高社区医生医疗水平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大医院帮助小医院,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关系。
徐秀玉代表注意到,现在即便大学生就业非常艰难,但一些医学院的学生却不愿意到提供就业机会的县区医院工作。因为县区医院收入不高,前途渺茫。医学院毕业学生在县区医院很难发表国家级论文,也很难评上主任医师。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大医院医生资源过剩,一些医生不能发挥积极性。徐秀玉表示,如果在大医院和小医院之间建立起双向关系,大医院过剩的医生就可能被派到小医院发挥很大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田玉科委员也开出了自己的“药方”。目前,每千人口医生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是1.48,而我国这一比例已经达到1.55。“医疗卫生人员是饱和的,但是为什么病人看病那么难?”田玉科委员指出,症结在于我国医务人员的配置严重失调,基层医院医生一天看几个病人,而大医院的医生每天要接待100多个病人。
田玉科委员建议,将来应该像免费师范生一样,在医学院免费为基层医院培养医生,这些享受免费学习的医学院毕业生将来定向分配,以缓解农村和基层医疗人力资源不够、医疗水平偏低的现状。
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问题,卫生部早已制定分级转诊医疗制度,三级医院主要承担急危重病、疑难病症,二级医院则主要承担简单一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陈竺在此次报告中亦有所涉及。
但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孙诚谊指出,这一现行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对医院缺乏约束性,在经济利益刺激下,医院不分大小都奔着经济效益好的疑难重症使劲儿。医院在扩大规模、建豪华病房和购置昂贵仪器上互相攀比。
孙诚谊代表建议,医改方案应该对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细化,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尤其应针对医院管理者出台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这一机制,应该将医院管理者的注意力从盈利转变到关注病患利益上来。
药价虚高亟待治理
药价虚高导致“看病贵”,对此,丛斌委员分析,“以药养医”体制下,现行不合理的药品招投标制度是药价虚高的元凶之一,直接导致廉价药被逐出医院,进入医院的都是高价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07-12-29/8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