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对猪遗传育种精准“定位”


    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

    1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赵书红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历时近14年,完成了“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育种应用”科技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猪肉是我国肉食消费的主要产品,养殖户一直希望猪长得快、瘦肉多、病少、饲养成本低。而一个优良猪品种,需要几代人、几十年工作才能育成,不仅费用高,而且选种准确性有限。“若能利用分子改良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这一现状或能改变,将来甚至能在‘猪宝宝’刚出生时,就通过分子技术帮助人们决定哪一头猪值得留种。那该多好!我所做的研究正是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赵书红说。

    据了解,该成果突破了猪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工具数量不足、效率不高的局限,构建了首个猪整合组学数据库,发掘出一批新分子育种标记,选育了“硒都黑”猪新品种,恩施黑猪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书。该项目在猪多组学分析方法与工具创新、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创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丰富了猪种质创新方法,有力地推动了猪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

    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包满珠教授参与的“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华中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李斌教授参与的“半纤维素酶高效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均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肉 标记 品种 种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